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夜裏留宿在燕子樓,夢見關盼盼,因而作這首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徧。 明月如霜1好風如水2,清景無限。曲港3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4鏗然一葉5黯黯6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徧7。 
月光明亮像給大地鋪上霜雪,好風如清水般清涼,一片無限清幽的景象。曲折的港灣裏魚兒跳出水面,圓圓的荷葉上傾瀉露珠,這美好清景寂寞地存在,無人看見。三更鼓聲敲響,一片樹葉落下,發出鏗然響聲,把我恍惚不清的夢驚醒中斷。夜色茫茫,無處可重尋夢境,醒來就在小園裏到處走走。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歎!天涯倦客8,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9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10。異時對、黃樓11夜景,為余浩歎!
我宦游天涯早已覺得困倦,看着山中的歸路,心裏渴想着遙遠的故園。燕子樓空空蕩蕩,佳人盼盼已經不在,樓中只空關着樑上飛燕。古往今來就像一場夢,有幾人能從夢中醒覺?世人只記掛着舊歡新怨。後世再有人對着這黃樓夜景,定會為我深深歎息。

導賞

這闋詞開頭三個句組,都是「四言對句+一個單句」。對句是「二、二」的句式,節奏舒緩,再以一單句收結,則有說明、總結段意的作用。「明月如霜,好風如水」,一寫月色,一寫秋風,用「霜」、「水」比擬,既呈現了月色之銀白與秋風緩緩吹拂的舒徐,也予人「清冷」的感受。於是乃有「清景無限」一句,綜合明月與好風,說眼前一片無限清幽的景象。「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曲曲折折的港灣,時有魚兒自水面躍出,撲通一聲又落回水中,一圈圈的漣漪便兀自散開;而圓圓的荷葉上凝結了露珠,夜風拂過,荷葉輕翻,露珠自葉上滑下,咚的一聲落入水中,於是,漣漪再度緩緩盪開……荷葉圓,港灣曲折,遠近的構圖錯落有致;而魚兒與露珠一上一下間,此起彼落,水紋盪開的畫面不斷擴散。這首詞的世界,彷彿就從一點開始,逐漸擴大、加深我們的時空感受。五句寫來盡是「寂寞」之境,而所謂「無人見」,是說從未有人見過?還是如此夜色如此園景卻空無一人,縱然是作者的身影亦不在其中?東坡似乎是讓景物自然呈現,而不讓人為動作、人為意識進入景中(如同今日攝影之「空景」)──若非絕對的自然的寧靜,我們是不容易看到、聽到這樣的景致的。就在如此靜謐的環境裏,突然,「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遠近傳來輕重不一的聲響,打破了此間沉寂。「紞如」二字語音略沉,有着撞擊、敲破前面清幽之景的效果;「鏗然一葉」,則以金屬之音寫一片梧桐葉落下的清脆聲響,生動的強化了「夢雲驚斷」的感受!從幽逝夢境中驚醒,意識猶自迷惘,而環繞身邊的是茫茫夜色。東坡在這裏故意用了重語、疊字(「黯黯」、「茫茫」),增加了一種蒙昧不清、醒後茫然迷惑的感覺。「覺來小園行徧」,醒來後再也無法重新入睡的詞人走遍了整座園子,尋尋覓覓,卻又「重尋無處」,怎麼找都再也找不着了。他尋找的是甚麼?失落的夢境?而夢境又是甚麼?是剛才「明月如霜,好風如水」的景象嗎?還是,他現在醒來走遍小園,所看到的才是前述清幽之景,而遍尋不着的是另一個迷濛、模糊、連自己也分不清的夢境?然則,最初六句所寫是夢是真,一時之間,我們竟也分不清了……東坡於此似乎製造了模稜兩可的狀態,把人生如夢的感覺隱隱呈現。夢如真,真如夢,但是一覺醒來,轉瞬之間,方才如真的世界皆成過往,無論再怎樣的努力,也都回不去了!
由露水凝結、掉落的夜間幾刻鐘,到夜之將盡、新的一天即將開始的三更時分,再到葉落知秋的歲時更迭,時間不斷擴散、拉長,詞之下片更進而推到了生離、死別情狀下的十餘年、過百年,乃至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長流,並歸納在「古今如夢」的概念裏。
夢醒了,誰能重回夢境?所謂「重尋無處」,尋不回的何止是夢境?離家之後,同樣是再也不易回到往日的時空。遠在天涯的倦客面對遙遠的歸鄉之路,恐怕只能「望斷故園心眼」──不論是舉目欲見或內心思盼,那故園已經是想看也看不到、盼也盼不得了──這是「生離」之嘆。更進一步想,「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空蕩蕩的燕子樓,當年曾是盼盼的居所,而今呢?美人深情,卻也終究難敵歲月悠悠。到頭來,燕子樓留不住佳人,留不住一代風華,徒然只剩年年來去的燕子、無人見的寂寞。而燕子年年歸來,卻更對照出了「人去樓空」的悲涼。這是「死別」之嘆。
無論「天涯倦客」之離家千里,「佳人」之死後多年,不論「生離」或「死別」,都一樣無法克服時空之差距,離家的無法重返故園,離世的再難回到人世。最後東坡點出了人生的宿命:古往今來,如同一場大夢,誰能從夢中真箇醒來?我們困在生離死別之中,困在歡喜悲怨之中,「但有舊歡新怨」,永遠糾纏在相對的情緒之中,終身不得安寧!而古往今來,我們不斷循環着夢中的情節,東坡說:「現在我來到燕子樓憑弔盼盼,想起她的愛情故事,不勝感慨;多年以後,人們若登上徐州黃樓,面對此間夜景,憶起我今日的功業,那麼,,『為余浩歎』,應該也會為我讚歎不已吧!」這段話乍看頗有自得之色,但細思卻也令人感傷。
此詞吟出了「古今如夢」的深悲。詞以對比的美感為基調,而相對的情懷中,又以真與假、夢境與現實之間的對比最為強烈。若非外在遭逢極大的困挫,有着極痛的感受,而內在卻依舊對人世多所眷戀,有着執着不悔的情意,又豈能激盪出如此深切的人生如夢之感呢?東坡一生多變,在入世與出世間掙扎徘徊,感受既多且深。此時的東坡,抗退洪水,建立事功,得到百姓的信賴,自信可留名於千古;然而,夜深人靜,面對徐州的歷史陳跡──人去樓空的燕子樓──思前想後,卻頓生人間空茫之感。美人韻事俱成過往,官宦事功又何嘗不是轉眼皆空?東坡由此體悟人生彷如一夢,而人之所以沉醉於夢境之中,無法醒轉,主要是因為有一份情在。詞,唱出了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思,因此就譜成了永恆的哀歌:舊歡不再,新怨不斷,抑揚跌宕的情感節奏中,迴盪着歲月飄忽、別恨無窮、今不如昔的旋律。此詞,在清麗舒徐的風格中有著深刻的生命體驗和無窮的感嘆。

查閱次數:9640
資料來源:
朗讀:黃雅然(粵)、寧榮璇(普)
|
註釋:《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譯文:甘玉貞
|
導賞:劉少雄《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經典・東坡・詞》,麥田出版(文)、黃雅然(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蘇軾

蘇軾,生於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進士。初任福昌主簿,歷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後因「烏臺詩案」,涉作詩諷刺朝政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禮部尚書,其後屢遭貶謫,終任朝奉官。政治上,蘇軾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時,關心百姓疾苦,有治績。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豐富,散文、詩、詞、書畫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縱橫揮灑,其詩奔放豪邁,清新暢達,富於理趣,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突破了唐五代詞綺艷柔靡的傳統,開創豪放詞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有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吳興茅維刊本《東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叢刊》據南宋刊本影《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傳世。

查閱次數:11426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蘇軾《永遇樂》(明月如霜)選自《全宋詞》。

此詞作於元豐元年(一〇七八)秋,東坡四十三歲,任徐州知州。前一年東坡與徐州軍民共抗水患,水退後,又親自參與增修城牆,並向朝廷申請撥款修建大堤,完成種種治水工作。這年二月他另在彭城(徐州城)東門新建一樓臺,以黃泥塗壁,命名「黃樓」。這座黃樓既有剋水之意,也用以紀念徐州官民同心戰勝洪水的事蹟,同時無疑也見證了東坡在徐州的功業。而在此之前,徐州城另有一座著名的古蹟:燕子樓,是唐代的徐州刺史為愛妾盼盼而建。兩座樓建於不同世代,一為美人情意,一與百姓福祉、東坡治績相關。樓有新舊,建築目的亦各自不同,然東坡由今思昔,自昔見今,卻體悟了此間永恆不變的生命困境。因此,在詞序裏,他自述「夜宿燕子樓夢盼盼」,然整篇詞作卻未曾詳細敘述夢見盼盼情事,反而是藉夢起興,引發出人生如夢的感嘆。

資料來源:
劉少雄《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經典・東坡・詞》,麥田出版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