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次韻章質夫楊花詞1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2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3縈損柔腸4,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5。 
好像是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沒有人憐惜,任憑它飄落。它離開了枝頭,墜落路旁,看似無情,細想卻是自有它的愁思。這愁思使柔腸糾纏不已,嬌媚的眼睛困倦極了,想睜開卻還閉起。在夢中隨風飛行萬里,尋覓郎君的去處,卻又被黃鶯啼聲驚醒喚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6!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7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8。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9淚。
我不怨恨這花飄落盡,只恨西園的落花再難連綴到枝頭上!清晨一陣雨過後,楊花的遺蹤何處可尋?原來落入池中成了大片浮萍碎塊。滿園的春色分成三份,兩份委於塵土,一份隨流水而去。仔細看來,這不是楊花,點點都是分離的人的眼淚。

導賞

東坡這首詠物詞有兩大挑戰。一是次韻之作,不易發揮。宋神宗元豐三、四年間,東坡謪居黃州,章楶(質夫)「正柳花飛時出巡按」,以原唱贈東坡,東坡依韻和之。次韻,又稱步韻,即依他人詩詞之韻及其先後次序,另寫作詩詞相和。章質夫詠楊花,寫物摹神,相當得體,頗受時人稱頌,東坡要同題填寫,依韻賦作,顯然受到很大的限制。二是題材局限,難出新意。詠花雖然有較大的寫作空間,但此首所詠的楊花並不是花。楊花,即柳絮。柳絮的形貌不如花之可作多層面之敍寫,且長久以來,往往被視作與離情相關,因此能據以敍述的也不外離愁別緒。
雖則如此,東坡卻在這首詞裏充分展現了天才戰勝技術限制的表現。詠物擬人,寫景述情,東坡在此詞中深化了詞的抒情特性,更在物我交感中寫出時間消逝的憂傷。本詞扣緊「柳絮──離愁」的關係,上片就柳絮之飄落和柳條、柳葉之糾結翻轉,模擬為一段閨婦和遊子之間似斷未斷之情;下片則就在似有若無之間串合了一種詞人與楊花共同感受的時間傷逝之悲。
一開篇,東坡即點出楊花的宿命:「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楊花有花之名而無花之實,因此就沒有人如對花一般的珍惜它,任其兀自飄落。但柳之為樹一直以來都與人情相關,從《詩經》到唐宋詩詞,已經成為春日離愁的象徵,尤其暮春三月,柳絮飄綿時,分外惹人傷感。柳絮自身飄飛,和人之離去,似不相干,但命運卻頗相似。任何事物,只要時空一轉變,便無法回到原點。東坡由此發想,柳絮若如遊子一般,柳樹便是它回不了的家。「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但柳絮雖然離了河畔橋邊道途上的柳樹梢,卻往往翻飛飄揚,不時就會緊靠着路邊塵土落下──看似無情,仔細想想,又好像還有情思相繫。「拋家」是「無情」之舉,而「傍路」則是「有思」的表現。東坡這裏反用裴說《柳》詩「思量卻是無情處,不解迎人只送人」之意,寫情更深曲,語意宛轉有致。離情是相對的,東坡接着站在閨婦的一方,描繪離別情懷的整體面貌:「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詞中以柳條、柳葉比喻女子的愁腸和眼眸。柳枝柔細,依依盪盪,收捲纏綿,極端糾結的樣子,意謂思婦因憂愁而柔腸糾結。古人慣將柳葉稱柳眼,這裏以柳葉飄揚飛舞的嬌態,比喻女子相思愁苦之極,雙眼已然睏倦,卻猶望眼欲穿,苦苦撐着,最後倦傭難耐,想睜眼也睜不開,還是閉上了。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女子閉上眼睛後,即沉睡入夢,在夢中尋找萬里之外的情郎,卻又被黃鶯叫聲驚醒。這裏化用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一詩的情境,切合征夫閨婦相思怨別的普遍課題。這情景正由柳枝與柳絮之間相依相違的關係所生──柳枝被風吹拂着,由高處往低處擺盪,彷彿碰觸到路旁的柳絮,但柳枝接着隨風揚起,柳絮也跟着翻動,不知飛到哪裏,如一場夢境飄失……
詞的上片,充分運用擬人的手法,捕捉了楊花的神韻,將物態與人情融合一體,完全扣合「離別」的主題。但詞的寫作,逐步推進,因物及情,不僅僅以描繪外在物色、普遍經驗為美,還須以回歸一己內在情意之真切感受為佳。
承接上文楊花隨風飄遠,東坡說:「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寫得好像漫不經心的樣子,正是開篇所說的楊花不是花,所以他也不以為意,一心牽掛着園中真正的落花,只恨它難再重上枝頭。此處從反語入,說對楊花不顧惜,只憂恨西園的萬紫千紅無法留住。大凡人之惜春、傷春,多因春花而起。面對美麗的凋零,最易令人驚覺青春歲月、美好光陰的消逝。然而,楊花一朝飛盡,不也如同落花一樣,隨着春天的腳步歸去?東坡說「不恨此花飛盡」,他真的是對楊花無情嗎?如果是,為甚麼早上起來,雨過之後,卻追問:柳絮「遺蹤何在」呢?這不也是「無情有思」的表現嗎?故作不在乎,但真要關心時,楊花卻隨水流入池塘,都已化作「一池萍碎」了。正因為本來不恨,使得往後的尋覓、驚悟,反盪出更深的哀感──此時,才恍然意識到楊花落盡,真的代表大好春光已逝:「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楊柳隨春而來,見證春日的美好,而當柳絮委於塵土時,春天已過了三分之二,剩餘的三分之一,也在暮春時隨着流水而去,整個春天就這樣消逝了。這裏已點出本篇的主題,時間推移的感傷。在雨後,水流中,細看點點落絮,哪裏是楊花,簡直是離人眼中的淚珠。這首詞最後以「淚」字結束全篇,達到了情緒的高潮──以淚的意象,綰合以上無家遊子、閨中少婦以及作者本人的傷逝情懷。然則,楊花最終所象徵的就是一種時空流轉中的離恨。可見東坡此詞重點不在賦物,而在寫情。此詞人、花合一,物情人意融為一體,纏綿掩抑,寫出了詞體普遍歌詠的時空變幻課題,更渲染出一切都徒然失落之哀感。

查閱次數:12548
資料來源:
朗讀:黃雅然(粵)、林珂宇(普)
|
註釋:《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譯文:甘玉貞
|
導賞:劉少雄,《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經典・東坡・詞》,麥田出版(文)、黃雅然(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蘇軾

蘇軾,生於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進士。初任福昌主簿,歷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後因「烏臺詩案」,涉作詩諷刺朝政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禮部尚書,其後屢遭貶謫,終任朝奉官。政治上,蘇軾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時,關心百姓疾苦,有治績。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豐富,散文、詩、詞、書畫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縱橫揮灑,其詩奔放豪邁,清新暢達,富於理趣,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突破了唐五代詞綺艷柔靡的傳統,開創豪放詞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有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吳興茅維刊本《東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叢刊》據南宋刊本影《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傳世。

查閱次數:11426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選自《全宋詞》。

《水龍吟》詞調,首見於柳永的詠梅之作,其次就是章質夫、蘇軾的唱和詞。章楶,字質夫,浦城(今福建浦城)人。當時與蘇軾同官京師。章質夫詠楊花的《水龍吟》為當時名作,蘇軾依照章詞的原韻和了此詞,所以叫次韻。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二年(一〇八七),蘇軾時任翰林學士。此篇雖是和章楶之作,但不受原作拘束,另闢蹊徑,自出新意。詞以詠楊花為題,卻將詠物和寫人巧妙地連接起來,如幻如真,既詠物之本性,亦賦人之情態,頗得離合虛實之妙。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