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1盈室,2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3,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4諸侯以惠愛為德5家叔6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
我家裏窮,種田不夠維持生活。孩子們多,缸裏沒有存下的米,想找一個活下去的辦法,卻找不到。親戚朋友們勸我出去謀個把小職務幹幹,我覺得也可以,只是沒有門路。以後碰上有到外面去的一個機會,諸侯正提拔士人,家叔因為我貧苦,便薦舉我做小縣令。
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時風波未靜7,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8之利,足以為酒9,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10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11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
為了時局不定,心裏怕派到遠處去:彭澤這地方離家只有百里路,那裏的公田,還能種秫做酒,因此就求到手。誰知幹了沒有幾天,就又有了辭職回家的念頭。為什麼?因為我的天性是喜愛自然的,矯柔造作不上來;雖然怕再挨餓受凍,可是違反了自己的天性,總覺得不得勁兒。常這樣下去,只為養生餬口,就違心去做事,終究不是了局;
於是悵然慷慨,深媿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於是悵然慷慨,深媿平生之志。猶望一12,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13歲十一月也。
於是感慨起來,很對不起自己平生所抱的志願。但是還希望幹滿一年,一年以後再辭職。沒有想到,不久我的嫁給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了,照人情來說,我非趕快去看看不可,便辭了職;從中秋到冬天,算是一共幹了八十幾天。因為事情如願以償了,為了這篇辭,就題為「歸去來兮」;乙巳年十一月。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14奚惆悵15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16;實迷途其未遠17,覺今是而昨非。
回去吧!田園都快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囘去呢?既然為着身體委曲了自己的心意,又何必獨自個兒懊悔和悲慼?我明白已經過去的事情沒法再糾正,也知道在以後的日子追改還來得及;實在說幸而迷路沒有走得太遠,就覺察出昨日的錯誤和今天的合理。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舟遙遙以輕18,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19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20
在回家的途上,搖擺着的小舟輕輕地蕩漾,微風飄飄地吹動着我的衣裳。向行路的人問問前面的路程,只恨那晨光還不快着放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逕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乃瞻衡宇2122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逕23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24。倚南窗以寄傲25,審容膝之易安26
不久就望見了我的房宅,懷着滿腔的喜悅急急地快走。僮僕們歡迎我來了,年小的兒子也等候在門口。大門內的三條小徑生了荒草,好在松樹和菊花還都依舊。攜着幼兒進到房內,看見杯子裏已經斟滿了酒。拿起酒壼、端起酒杯自己且斟且飲,看看庭院裏的樹枝非常喜歡;倚在南窗上敞開曠放的心懷,覺得在這樣僅能容膝的地方反而容易心安。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27,時矯首而遐觀28。雲無心以出29,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30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31
天天在園裏遊蕩相當有趣,大門雖有卻常常關閉。拄着拐杖遊一陣憩一陣,也時而抬頭看見外面的景氣。雲彩不在意地從山穴裏冒出,飛倦了的鳥兒也知道回頭。黃昏的暗影就要襲來了,我可是只顧撫着孤松在這兒逗留。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32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33於西疇。或命巾車34,或棹孤舟。
歸去吧!從此就讓我和外界斷絕了交遊。世間和我已經彼此相棄,我還出去要求什麼事由?親戚們說的家常話能夠使我快樂,彈彈琴、讀讀書也可以消除憂愁。農人告訴我春天來了,就要到西坡裏去從事耕耨。有時趕着蓬車,有時泛着小舟,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窈窕以尋壑35,亦崎嶇36而經丘。木欣欣37以向榮,泉涓涓38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39
曾經很遠地去尋遊澗水,也曾走着崎嶇的路越過山丘。花木正在生氣勃勃地滋長,泉水也才發出了涓涓不絕的細流。我羨慕萬物都能夠不失時機,我感謂自己這一生的行動和去留。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已矣乎,寓形宇內40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41?胡為乎遑遑42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43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44
算了吧!我的生命還能活多久,為什麼還不放下俗心來任情自由?還在心神不定地打算到哪裏去?求富求貴本來不是我的心願,成仙成佛也不能達到目。倒不如在好天氣的時候自己出去散步,或者拿手拐杖去鋤草耘田,
登東皐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登東45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46樂夫天命復奚疑47
更或者到東坡的岸邊痛快地歌唱,臨着清流寫出自己的詩篇。就這樣順着自然的變化走到生命的盡頭,一切聽天由命,自然就能快樂,還為什麼疑慮愁煩?

導賞

陶淵明生當東晉末年,他的曾祖父陶侃曾當過大司馬,但由於不是名門望族,他不會像當時一些名士般被人看得起。不過他又不像一些逃避政治、頹廢行樂的讀書人,心裏還是有一番抱負的。陶淵明曾做過幾次小官,也輔助過桓玄,但當時政局非常混亂,有好幾次都是做了短時間便辭官不幹了,這樣進進出出官場有十多年。到了四十歲左右,他便正式歸隱田園,不再出仕了。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也把它推到了最高峰。陶淵明的田園詩寫得簡樸自然,沒有運用多少修辭技巧,這並非因為他這方面的能力不足。其實陶淵明身處的時代盛行講究形式和修辭的文體,他同樣能寫講究修辭技巧的作品,這可從他這篇《歸去來辭》看到。
這是一篇「辭賦體」文章,是半詩半文的混合體,看來似散文,但有押韻。漢代辭賦體裁大盛,到魏晉南北朝又演變為篇幅較短的小賦,《歸去來辭》就是此類作品。漢代辭賦分「紀行」和「述志」兩大類,這篇則兼有紀行和述志的作用,寫自己歸隱田園的過程和生活情況。「歸去來」是這篇辭的第一句,因以為名。
古代的讀書人都希望出仕為官,陶淵明為甚麼卻要歸隱?蕭統《陶淵明傳》說陶淵明做彭澤縣令時,一次郡督郵來巡視,要縣令穿戴整齊去迎接,陶淵明卻說:「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於是辭官而去。在《歸去來辭》中有二百字的序,屬散文體裁,親自說明自己這次出仕和歸隱的來龍去脈。
序的開始說自己家貧,孩子又多,耕植不足以自給,沒有營生之術,親友便勸他當官,可以得到俸祿。他說自己為官只是為了生計,於是求得一個離家近便的小職位。這大概只是說出他最後一次為官時的心態,在陶淵明其他作品中,可見到他年輕時的心態並不如此。他也曾有大志要幹一番事業,但眼見朝廷腐敗,軍閥攬權,自己難有作為,在官場浮沉十多年,結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轉眼自己又到中年,朝廷已無甚可為,國家危在旦夕。
序中說這次為官沒有多少日,便「眷然有歸與之情」。陶淵明交代原因是:自己性向喜歡自然,不想虛偽地過日子,雖然為了吃飯問題,但違背自己的意願,實在是痛苦的事。自己本想做滿一年便引退,不料嫁給程家的妹妹忽然去世,便立即辭官,奔喪去也,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官。看來「奔妹喪」和「不想折腰向鄉里小兒」都只是藉口,腐敗的官場一直令他感到痛苦,他終於下定決心離開,從此再沒有出仕。辭職後他感到如釋重負,所以說「因事順心」,更寫出這篇《歸去來辭》。
《歸去來辭》的正文可分為兩大段,都以「歸去來兮」一句起頭。除了體裁不同,正文的表達手法與序文也很不同。序文以敘述性為主,交代事情的前因後果。正文以抒情性為主,表達自己辭官歸里的感受。
正文第一段開始便有一連串的感歎句,寫自己好像感受到一種來自田園的呼召,「歸去吧」的聲音一直縈繞不去。「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兩句意思與序文的「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和「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一致,都是說為謀生留在官場是違背自己的意願,因而感到悲哀。到了下定決心離開的這一天,自己似是覺悟了。「悟已往之不諫」兩句是引《論語》中所記楚狂接輿的話,指歸隱才是最好的選擇。「舟搖搖以輕颺」四句寫自己回家時的行程,看他運用的字眼,顯示了一種輕快又期待的心情。「乃瞻衡宇」以下連用八個四字句,寫自己到達家門的情境。用短促句子,讓人感受到他是多麼急不及待,多麼興奮。他遠遠看到自己的房子便由走路變為跑步了,僮僕和孩子都在門口候着他。家中園地雖然有點荒蕪,但他喜愛的植物和酒仍然存在。
以下寫他回家後的生活情況。他在屋內自斟自酌,看着庭園中樹木的生長便覺得歡喜。他的房子雖然小得僅能容身,但心情開朗,日子比以前易過得多。他每天都是這樣在庭園流連,自得其樂,沒有與其他人交往,好像把門常關起來一樣。他拄着手杖到處走走,有時抬頭遠觀,看到山邊的雲和回巢的鳥,便引以自喻:「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就像自己本無心出仕,到厭倦了官場便知道回歸。他留戀這種大自然景色,到黃昏日落仍不願離去。
《歸去來辭》的第二大段也是以「歸去來兮」一句起頭,寫自己對歸隱生活的看法,更明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陶淵明既已回歸田園,他再一次肯定自己的做法。他說俗世和自己已彼此離棄,在外面奔波還有甚麼可求呢?因此他認為應該「息交以絕遊」。以下寫令他感到愉悅的生活:與親屬閒話家常,彈琴讀書,春天來了便到西邊的田地去耕種,閒來駕車或泛舟到處尋幽探秘。當他看到大自然的草木欣欣向榮,泉水涓涓不息,便羨慕萬物都很有生命力,感慨自己的生命卻很快要結束。於是他再嘆一句:「算了吧!既然我的形體還不知能存在多久,何不隨心所欲自由自在過日子?為甚麼還心神不定不知到何處去?」他表示自己追求的不是富貴,成仙又遙不可及,不如盡情享受這種田園生活,趁美好時光出遊,或拿工具耕種,或登山舒嘯,或在溪旁賦詩。自己順着天命而活,直到生命的盡頭,還有甚麼疑慮?
陶淵明在這裏說得瀟灑,但要一而再地說些理由去肯定自己的歸隱,似是要開脫自己的疑慮。畢竟這是他剛剛辭官歸隱時所寫,不免仍有放不下之處。不過我們從陶淵明自此以後再無出仕,並且在他歸隱後的作品中,顯示他愈來愈融入這種田園生活,並享受到個中真趣,可見他寫此篇時的疑慮已漸漸消除,找到自己真正的歸宿。
這篇辭大部分由四六句組成,這是魏晉辭賦的特色。不過魏晉辭賦較多接近散文,而陶淵明這篇辭的句式特別整齊,全篇換了五個韻,用了近乎詩歌的寫法,在魏晉作品中是較為特別的。
篇中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有比喻(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擬人(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對偶(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用典(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雙聲(惆悵、崎嶇)、疊韻(盤桓、窈窕)、疊字(搖搖、飄飄、欣欣、涓涓)等。這篇作品的對偶句特別多,上面只是略舉一例。這些對偶句大都十分工整,意境亦佳,絕不遜色於後來大放異彩的唐詩。從這篇可見,寫出大量簡樸田園詩的陶淵明,其文學修辭技巧也很到家,能寫出形式和內容俱佳的作品,只是後來他選擇了返樸歸真罷了。

作者/出處

陶潛

陶潛,生於東晉哀帝興寧三年,卒於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三六五──四二七)。字淵明,一說名淵明,字元亮,晉亡(四一九)後更名潛,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陶侃是東晉大司馬,曾平定蘇峻之亂。其後家道中落,父親早逝,家境貧困。陶潛早年有濟世之志,曾先後出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和彭澤令。陶潛個性孤高,任彭澤令時,因不願「為五斗米」向郡督郵折腰,決心辭官歸隱、躬耕自給,終身不仕。死後友人私謚為靖節。

陶潛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詩歌樸素自然、平淡超脫,一洗當時詩壇華而不實、雕飾堆砌的習氣。他善於描寫農事野趣和恬靜閒適的生活,是後世田園詩人的楷模。他的辭賦也有很高的成就,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辭》一篇而已」,可謂推崇備至。有清陶樹集注《靖節先生集》行世。

查閱次數:4232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本文乃作者四十一歲辭官彭澤令時所作。作者於東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元年(公元四零五)八月補彭澤(故治在今江西湖口縣東)令,十一月辭職。據蕭統所撰《陶淵明傳》,說是這年冬天,郡守派員來視察,照例縣令要整衣束帶去迎拜,他很不願意,歎道:「我怎能為五斗米的俸祿,彎腰去見那鄉里小兒!」於是拒絕迎拜,即刻辭職。但這與本文自序所說不同。實則陶淵明辭意早已決定,蕭統所述「不為五斗米折腰」事不過是一種臨時的藉口,而自序所說「程氏妹喪於武昌」也只是一個託詞。本文乃淵明代表作之一,對研究他的生平及思想上來說,亦極具重要性。世間選本,多只錄正文,將自序刪去;今特補入,藉使讀者得窺此文的全貎,亦可幫助讀者對正文更進一層的了解。歸去,即辭官歸田的意思;來,據王引之《經傳釋詞》說,乃句末的語助詞,並無意義。辭,指文體。按本文自序有「命篇曰『歸去來兮』」之句,實即以正文首句標題者。蕭統所作「陶淵明傳」,說:「即自解綬去職,賦『歸去來』」,無「兮」字;所編《昭明文選》,列入「辭」類,題亦作「歸去來」。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