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唧唧1復唧唧,木蘭當戶織2。不聞機杼3聲,4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5?問女何所6?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7可汗大點兵8
唧唧又唧唧,木蘭對門織布,沒聽到織布機的聲音,只聽到她的嘆息。問她在沉思甚麼?問她憶起何事?「我沒有沉思甚麼,也沒在回想何事.只是昨晚看到兵帖,可汗大規模徵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軍書十二卷9,卷卷有10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11,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12,南市買轡頭13,北市買長鞭。
這厚厚的十二卷徵召令,每一卷都有父親的大名。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也沒有大哥;我願意去買好鞍和馬,就此替父親出征。」到東市買駿馬,到西市買馬鞍和墊子,到南市買馬籠頭,到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14辭爺15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16。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17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18
早晨告別了雙親,晚上住在黃河邊,聽不到爹娘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黃河濺濺的流水聲。第二天早上又離開黃河邊,晚上已到達黑山頂;聽不到爹娘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到胡人啾啾的馬鳴聲。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萬里赴戎機19關山度若飛20朔氣傳金柝21,寒光照鐵衣2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為了軍情,萬里奔赴,飛度重重的山嶺與關口。夜裏只聽到警示的更聲穿透北方的寒氣,看見冷冽的月光映照着鐵甲戰衣。身經百戰的將軍陣亡了,經過長年的出征,壯士終於凱旋歸來。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23策勳十二轉24賞賜百千強25。可汗問所欲26,木蘭不用尚書郎27願馳千里足28,送兒還故鄉。
回來朝見天子,天子高坐明堂之上。卓越的功勳讓木蘭得到高官厚賞。可汗問她想要甚麼?「木蘭並不想做尚書郎,只希望能騎上日行千里的快馬,送我回到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29。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30。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31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32我舊時裳。
爹娘聽到女兒回來,互相攙扶着出城迎接。姊姊聽到妹妹回來,對着門急忙的梳妝。弟弟聽到姊姊回來,趕緊磨厲刀子準備宰殺豬羊。打開我東閣門,坐在我西閣床上。脫去征戰時穿的袍子,換上過去當姑娘時的衣裳。
當窗理雲鬢,挂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始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當窗理雲鬢33挂鏡帖花黃34。出門看火伴35,火伴36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在窗前梳理好柔美的鬢髮,對着鏡子在額上貼花黃。出門見到軍中的同袍兄弟,兄弟們都驚訝的說:「一起生活了那麼多年,竟然不知木蘭是個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37。兩兔傍地走38,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雌兔腳步一樣地跳躍,看去目光一般模糊。當兩兔在地面來回奔跑時,如何能分辨我到底是雄還是雌?

導賞

《木蘭詩》為北朝樂府,屬《橫吹曲辭》,由民間流傳,作者不詳。詩中鮮活刻劃了木蘭因為父親年邁而代父從軍、辛苦征戰的過程。她的智慧與堅忍讓她在軍中成功扮演男子的身份,並率兵屢立戰功,凱旋班師回朝。難能可貴的是戰事結束後,木蘭不慕榮利,恬淡孝順的本性未曾抹滅。古代女子有才有德、不爭不鬥、溫柔婉約的秉性可見一斑。
本詩以生動的劇情、細膩不繁多的描寫,引人入勝。讀來有輕有重,有緩有急,有愁有樂,深具感染力。文字質樸優美,並運用了許多重句疊詞,讓全篇節奏鮮明,生動活潑,展現了《木蘭詩》的民歌風情,是魏晉南北朝詩歌中難得的敍事詩。

查閱次數:55617
資料來源:
朗讀:張敬才(粵)、白雪蓮(普)
|
註釋:《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譯文:王虹文,《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
導賞:王虹文,《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文)、張敬才(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南北朝樂府

南北朝樂府包括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兩地的民間歌謠。南朝樂府民歌指由南朝樂府官署採集並保存下來的歌詩,流行於長江中游和下游一帶。這些民歌大部分收入宋朝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中,原作者不詳。北朝樂府民歌則是北魏以後(三八六年後)北方民族用漢語寫成的作品,以描寫大漠的風光和少數民族的生活為主。收於《樂府詩集‧雜歌謠辭》。

內容方面,由於南北地理、氣候和民風各異,因此兩地民歌自闢蹊徑。大抵北朝民歌聲調高亢粗豪,南朝民歌輕柔細緻;北朝民歌風格激昂奔放,南朝民歌風格幽怨含蓄,歌辭清麗婉轉。

查閱次數:2657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本篇選自《樂府詩集》卷二十五,內容敍述古代孝女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原題在《樂府詩集》內共有兩首,本課選錄第一首。詩中對木蘭的性格,無論從車前的溫靜嫻淑,與參軍後的剛毅勇武,都有細緻的刻劃。至於中段寫木蘭功成不居、淡泊名利的表現,和後半寫木蘭回家後的細節,都恰到好處,堪稱南北朝民歌的傑作。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