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1体赋。
在中秋节饮酒至将近天亮,客人说前人诗词有写待月,但没有送月的。因此我用《天问》体裁来写一首。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纔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2?是别有人间,那边纔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3,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4无根谁系?姮娥5不嫁谁留?  
今夜可爱的月亮,要到哪个高远无尽的地方去?是不是另外有一个人间,那边看到月的光影又刚从东边升起?还是天外空阔无边,只有浩浩长风送走中秋的明月?似飞镜的月亮并没有根,是谁把它系住在空中?月宫里嫦娥不嫁,是有谁把她留住了吗?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从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从横6触破,玉殿琼楼。虾蟆7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8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据说月亮落下后会经过海底,但无从探问,让人捉摸不透而发愁。恐怕海中长万里的巨鲸,纵横游动时会撞毁月宫的玉宇琼楼。月亮上的蟾蜍算是熟悉水性,但为何玉兔也懂得游泳?如果月宫里一切都无恙,为何月亮又渐渐变得像钩的形状?

导赏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是一首在中秋佳节写的咏月词,对月亮提出了连串问题。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和写中秋的作品可谓多不胜数,要脱颖而出实在不易。辛弃疾这首咏月词,虽比不上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著名,但也是一首不落俗套、趣味盎然的作品,个中奇想更是中国诗歌中少见的。
这首词前有小序,说明辛弃疾要把中秋词写得与别不同。这首词写在中秋畅饮之后,快将天亮时,不是待月、赏月,而是送月,更要用类似屈原《天问》的形式来写。一般作品写中秋多为怀人或思乡,辛弃疾这首词却没有怀人,没有思乡,也不吊古,而是发问了一连串有关月的问题。李白《把酒问月》和苏轼《水调歌头》都是著名的「问月」作品,所问都是与自身感怀有关。而这首辛词却不单以「问月」起句,更是一问到底,全篇都是问题,这就是他说的「天问体裁」。他的问题不像屈原般沉重,而是十分有趣的,也可看到他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词的开头写月亮快要西沉,辛弃疾不像李白、苏轼问月从哪里来,而是问:这么可爱的月,你要到哪里去?接着他为月的去向作了连串猜想:是不是另外有一个人间,他们那边看到月亮又刚从东边升起?或是天外空阔无边,只有浩浩长风送你走?辛弃疾的猜想虽是凭空而来,但现在看来又与科学吻合。月亮环绕地球运行,在我们这边落下了,确实会在世界的另一边升起。而宇宙浩瀚,又与辛弃疾所形容有点相似。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评这首词:「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辛弃疾生活在十二世纪,比提出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理论的西方天文学家哥白尼早了三百多年。接着辛弃疾再提两个自己不解的问题,一个是似飞镜的月亮没有绳子或树根连系,为何可以挂在空中?这又接近科学性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就与神话传说相关:月宫里的嫦娥长年孤寂,为何不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这些问题虽源自古代传说,但角度都很新鲜。
词的下阕针对月亮的去处继续发问。有人说月亮落下后会经过海底,但不知是不是真的。如果属实,那月殿上的琼楼玉宇,岂不是很容易被海中的巨鲸撞毁?还有月宫上的生物如何在深海中过渡?虾蟆(即相传月中的蟾蜍)也可算懂得水性,但玉兔怎么办?牠肯定不懂游泳和潜水啊!词人的想象奇特又有趣,相信历来很少人会想到为玉兔懂不懂游泳而担心。最后他又根据一个自然现象来发问:如果说月亮上一切都会无恙,为甚么她又渐渐变成钩状,有如破损一般?苏轼曾说「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有圆缺是自然定理,从没有人怀疑,但辛弃疾却来一问:好好的圆月,为何渐渐变得如钩?
这首词打破了历来咏月作品的成规,可说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别具一格。词中更显露了辛弃疾过人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幽默感,今天读来,丝毫没有过时的感觉。同时,我们看到辛弃疾的词作又再扩阔了词的境界,从苏轼的「无情不可抒」,进而为「无事不可谈」了。

查阅次数:3307
資料來源:
朗读:甘玉贞(粤)、白雪莲(普)
|
注释、译文:甘玉贞
|
导赏:甘玉贞(文)、甘玉贞(粵)

作者/出处

辛弃疾

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卒于宋宁宗开禧三年(一一四〇──一二〇七),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生于金人占领的北方,二十二岁率两千余众,起兵抗金,任天平节度使耿京掌书记,其后南下归宋。 历任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转运副使、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龙图阁待制。 辛弃疾慷慨有大略,力主恢复中原,因此遭主和派排斥,晚年不得志,愤郁而终。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著名词人,以悲壮激烈的情感和不寻常的经历开拓了词的领域,与苏轼齐名,人称「苏、辛」。 有元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广信书院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传世。

查阅次数:5274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一詞是辛棄疾在上饒帶湖閒居時的作品。詞前有小序,說明是在中秋夜暢飲至快將天亮時,想到前人賦月作品只有待月的,並無送月的,於是仿效屈原《天問》的形式來寫一首送月詞。

資料來源:
甘玉贞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