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作者
尋找: /
繁
簡
classicalchineseliterature.org
最新動態
提供英譯的作品
標記為書籤的作品>
朝代
先秦
漢
魏晉
南北朝
唐
五代十國
宋
元
明
清
體裁
詩經
楚辭
詩
詞
曲
文
辭賦
小說
作者/出處
于謙
《山海經》
《中庸》
元好問
元稹
孔尚任
文天祥
方苞
王之渙
王充
王守仁
王安石
王建
王昌齡
王勃
王冕
王粲
王實甫
王維
王羲之
王翰
王觀
王讜
古詩十九首
古歌謠
史可法
司空圖
司空曙
司馬光
司馬相如
司馬遷
左思
《左傳》
白居易
白樸
《列子》
朱柏廬
朱敦儒
朱慶餘
朱熹
朱彝尊
《老子》
老子
《西京雜記》
阮籍
佚名
吳文英
吳均
吳承恩
吳偉業
吳敬梓
《呂氏春秋》
呂本中
宋代民謠
宋祁
宋濂
岑參
李之儀
李白
李延年
李益
李華
李陵
李商隱
李密
李清照
李紳
李斯
李煜
李頎
李漁
李綱
李璟
杜光庭
杜甫
杜牧
杜秋娘
沈括
沈復
辛延年
辛棄疾
周邦彥
周怡
《周易》
周密
周敦頤
《孟子》
孟郊
孟浩然
《尚書》
屈原
岳飛
房玄齡
林升
林則徐
林覺民
范公偁
范仲淹
范成大
南北朝樂府
姚鼐
姜夔
施耐庵
柳永
柳宗元
洪亮吉
秋瑾
胡詮
荀子
韋莊
韋應物
唐寅
《孫子》
徐宏祖
徐渭
《晏子春秋》
晏殊
晏幾道
班婕妤
秦觀
納蘭性德
《莊子》
袁宏道
袁枚
郭璞
陳子昂
陳仁錫
陳琳
陶弘景
陶潛
陸九淵
陸游
馬致遠
高鼎
高適
《國語》
寇準
崔顥
庾信
張九齡
張元幹
張可久
張先
張孝祥
張志和
張炎
張若虛
張溥
張養浩
張衡
張籍
張繼
曹丕
曹雪芹
曹植
曹鄴
曹操
《淮南子》
喬吉
彭端淑
敦煌變文
曾國藩
温庭筠
湯顯祖
程頤
葉紹翁
賀知章
賀鑄
項羽
馮延巳
黃仲則
黃宗羲
黃庭堅
楊衒之
楊萬里
楊慎
蒲松齡
虞世南
褚少孫
《詩經》
賈島
賈誼
漢樂府
《管子》
蔣捷
趙孟頫
趙師秀
鄭燮
劉方平
劉邦
劉克莊
劉禹錫
劉基
劉開
劉義慶
劉蓉
劉勰
劉徹
劉鶚
《墨子》
《歐陽公事迹》
歐陽修
《論語》
諸葛亮
《戰國策》
薛瑄
薛福成
錢大昕
錢泳
錢福
駱賓王
鮑照
《禮記》
謝朓
謝靈運
韓非
韓愈
韓嬰
魏收
魏徵
魏學洢
魏禧
歸有光
顏之推
羅貫中
羅隱
蘇洵
蘇舜欽
蘇軾
蘇轍
關漢卿
酈道元
顧炎武
龔自珍
顯示全部...
隱藏...
宋
宋代民謠
月兒彎彎照九州
宋代民謠的其他作品...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月兒彎彎照
九州
1
(九州:泛指全中國。另有版本是「月兒彎彎照幾州」。)
,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幾家夫婦同
羅帳
2
(羅帳:絲織的帳子,掛在床上。這裏指夫妻團聚。)
,幾家飄散在
他州
3
(他州:異地他鄉。)
。
導賞
這首民歌描繪了由戰亂所導致的妻離子散的淒慘景象。彎彎的月亮照着整個大地,月光之下,有多少人家共享歡樂,又有多少人家充滿憂愁;多少人家夫妻團聚,又有多少人家四散飄零。
首句是起興,同時又點明了歌詠的地域範圍和時間。九州就是全國,顯然這首詩所反映的不是一地一隅的個別情況,而是社會的普遍現象。月光遍灑大地,照盡人間的悲歡離合。「月兒彎彎」,清輝隱隱,淒清冷寂的夜晚更易觸動人們心中複雜的感情。一個「照」字,表明人們生活在同一輪明月下,卻有各自不同的遭遇,這是為甚麼呢?答案不言自明,是戰爭導致了親人的分離。
後三句用猜測之詞「幾家」引起,似乎要分辨出一個究竟。可是越分辨越覺淒涼。有的人家,夫婦團聚,共享歡樂;有的人家離鄉背井,流落他鄉。無論是「歡樂」還是「愁」,無論是「同羅帳」還是「在他州」,都籠罩着一種國家紛亂,民生不安的哀怨氛圍之中。在這種種對比之中,表面寫離散者傷心,歡聚者慶幸;內中實隱含着即使今日能「同羅帳」,明天的遭際又有誰知的不安,使人讀了不禁潸然淚下。
這首民歌以短小的篇幅、簡練的語言,反映了重大的社會問題。表面上詩的內容雖然沒有直接提出譴責,也沒有對人民的悲慘生活作更具體的描繪,但它的調子哀怨、淒惋,似是感歎,又似詰問,交織着綿綿愁思,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查閱次數:3984
資料來源:
朗讀:《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粵、普)
|
註釋:《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
譯文:
|
導賞:《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文)、龔廣培(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宋代民謠
佚名
查閱次數:1574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創作背景
這是南宋初年在江南一帶流行的民歌。當時金兵南下,佔領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南宋朝廷一味妥協,不想收復失地,致使許多老百姓流離失所。這首歌唱出了他們心中的怨憤。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5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