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其一其一
其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明妃1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2鬢腳垂。
當初明妃要離開漢宮遠嫁時,美麗的臉龐滿是淚水,無心妝扮鬢髮蓬鬆。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低徊3顧影無顏色4,尚得君王不自持5
她低頭徘徊,顧影自憐,面容蒼白慘淡,尚且能夠使君王動心,難以控制感情。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歸來卻怪丹青手6,入眼平生幾曾有;
回宮後君王責怪繪圖的畫工,這麼漂亮的美人平生幾曾見過?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7
其實這樣美妙的神情姿態難以用畫筆描畫出來,當時君王誅殺毛延壽可說是冤枉了。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8
明妃此去心裏知道不能再回來自己的國家了,可憐她帶去的漢宮衣服已穿著到不能再穿;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寄聲欲問塞南9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她想寄語詢問邊塞以南故國之事,卻只有年年看着大雁南來北往飛翔。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10莫相憶;
家人從萬里外的家鄉傳來消息,請她在匈奴的地方好好生活,不要惦記故鄉。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君不見咫尺11長門閉阿嬌12,人生失意無南北。
你沒看到從前陳皇后失寵後被幽閉在離君王很近的長門宮嗎?人生遇到失意時,無論身處南或北並沒有分別。
其二其二
其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明妃初嫁與胡兒13氈車14百輛皆胡姬。
明妃最初遠嫁給胡人時,有上百輛裝飾華麗的車子和胡族女子作隨從。
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內心的感情想向人說卻沒有傾訴的地方,只能借彈奏琵琶來表達自己的心聲。
黃金捍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黃金捍撥15春風手16,彈看飛鴻勸胡酒。
黃金造的捍撥配合着一雙巧手,邊彈奏邊看飛過的大雁,勸飲着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陪嫁的漢宮侍女個個暗自低頭哭泣,沙漠上的行人聽到美妙琴音卻頻頻回望。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漢朝的恩惠淺薄而胡人的恩惠卻深厚,其實人生的快樂是有人明白和關心。
可憐青塚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可憐青塚17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可憐明妃的墳墓在胡地已經荒蕪埋沒,只有那哀怨的琴音仍然留傳至今。

導賞

「詩」在唐代發展到了頂峰,後世難以超越。我們今天大多只認識「唐詩」,對其他朝代,尤其是唐代之後的詩歌所知甚少。宋代的代表文學是「宋詞」,但其實當時文人只視填詞為「小道」,要寫自己的志向和感情,仍是以寫詩為主。宋代詩歌雖然不及唐代有名,但仍有不少出色的詩人和作品。
這裏介紹的《明妃曲》是北宋王安石的作品,寫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女人」,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的故事在西晉時代就有人傳誦,歷代不少詩人都寫過詠昭君的作品,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在歷代文人筆下,昭君故事都是悲怨淒涼的,大家對昭君寂寞終老荒漠深表同情,或譏諷漢帝的昏庸寡恩,對畫工毛延壽的居心不良更是切齒痛恨。在芸芸詠昭君的作品中,王安石的《明妃曲》可以脫穎而出,甚至引起眾多的討論,是因為詩中有非一般的新意。
王安石的《明妃曲》共有兩首。第一首由昭君離開漢宮向君王辭行寫起。昭君在宮中不得意,一直未能見到君王。她第一次見到君王,就是辭別漢宮之時。詩中出現的昭君,面容憔悴,淚流滿面,頭髮也沒有梳理好。不過,就是這種極差的狀態,已令到初見她的君王不能自持,可以想見正常狀態的昭君有多美。王安石在詩中沒有正面描寫昭君的美貌,卻用了反襯的方法,以君王的反應來寫她的絕色。下面寫君王當時才後悔把如此絕色美人遣嫁匈奴,責怪負責繪畫美人圖像的畫師,認為他蒙蔽了自己。王安石在這裏加了兩句自己的評論:「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有故事說昭君因為不肯賄賂毛延壽,所以毛延壽故意把她的樣貌畫醜,令君王選不上她。因此眾多寫昭君的作品都是責怪貪財的毛延壽害了昭君的終身。不過王安石卻另有見解,認為人的意態不能完全靠畫筆來描畫,只怪罪毛延壽是有些冤枉了。他的意思是君王不應只憑圖畫去挑選美人,自己錯失了像昭君這樣的美人,也不應諉過於畫師。
接着四句寫昭君離宮後對漢家的思念。她心知一去便永無回鄉之日,但心念故國,依舊穿著漢家服飾,又希望知道南面的故國消息,可惜音訊難通。最後四句借昭君家人在萬里以外向她傳消息,再次表達詩人自己的見解。他勸昭君好好的在匈奴的國土生活,不要綣戀故國宮廷。你看武帝時的陳皇后,跟君王住得這麼近,仍是因失寵而被幽禁在長門宮,沒機會見到君王。失意的人無分南北,又豈只昭君你一個呢!這裏表達的意思也是別出機杼。歷來的作家都同情昭君遠嫁不能回國,甚至寫她死後仍要魂歸故土;但王安石卻認為她既失意於漢家宮廷,不如在漠北好好生活。
第二首《明妃曲》寫昭君在胡地的生活境況。她初次到達胡地,胡人以盛大的車隊歡迎。這裏顯示她得到的待遇比在漢宮好得多了,可是昭君並不快樂。「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兩句,顯示她在胡地並沒有可以傾訴之人,只能借琵琶曲調,傳達自己的心聲。這可能由於言語不通,也因為沒有朋友或家人在身邊。下面四句寫昭君在筵席上彈奏琵琶的情況。她的技巧高超,曲調感人。她一方面向胡兒勸酒,一方面又眼看飛鴻,顯示她仍掛念遠方的人事。她彈的曲調能令「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大概是思鄉之曲,令身在異地的人同感悲淒。最後四句是王安石的評論。「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兩句,曾引起極大的爭議,在宋代已有不少人對這詩大肆抨擊。范沖曾對宋高宗說,安石此詩「壞天下人心術」(見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卷七),羅大經認為此詩「悖理傷道甚矣」(《鶴林玉露》乙編卷二);都是不滿王安石似乎在歌頌胡人。當時宋朝受外族侵略,不免對民族大義特別敏感,但這些評論都忽略了王安石這兩句的重點在後一句「人生樂在相知心」。傳統讀書人對知己看得極為重要,「士為知己者死」,「得一知己死而無憾」,而沒有知心的人就是最大的遺憾。王安石表示不管是「恩淺」的「漢」,還是「恩深」的「胡」,昭君都是找不到知心,因此只能寄託「哀弦」,流傳至今。這裏跟是否「貶漢」或「褒胡」應該沒有關係。
宋詩與唐詩最明顯的不同,便是經常加入評論,「以文為詩」,《明妃曲》中可見到這種特點。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作品長於說理。大概由於善辯,又經常有不同一般人的見解,他被人稱為「拗相公」。《明妃曲》中見解推陳出新,可見他「善拗」的作風。這兩首詩作於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在前一年曾向宋仁宗上萬言書,主張變法,指出「萬今之急,在於人才而已」,可是他的建議並沒有被當政者採納。他所寫的《明妃曲》,便不單是評論古人故事了,其中顯然是表現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王安石在表達懷才不遇時,卻不是自傷身世,而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人生失意無南北」,「人生樂在相知心」,作為對自己的勸勉。他後來真的能一展抱負,當上宰相,實行他的變法宏圖。

查閱次數:8687
資料來源:
朗讀:甘玉貞(粵)、白雪梅(普)
|
註釋、譯文:甘玉貞
|
導賞:甘玉貞(文)、甘玉貞(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王安石

王安石,生於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卒於北宋哲宗元祐元年(一〇二一──一〇八六)。字介甫,號半山,北宋神宗元豐三年(一〇八〇)封荆國公,世稱王荆公,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王安石是北宋名政治家,北宋仁宗慶曆三年(一〇四三)進士,初任淮南判官簽書,歷任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東刑獄提點及參知政事。先後兩度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執掌朝政期間,推行新政,變法圖強。因政策時有偏激,加上所任非人,所以遭保守派的反對,新法受挫。晚年退居金陵,卒謚文。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論古文、詩歌,都成就超卓。王安石的說理古文,深於經術,議論透闢,得力於先秦諸子。他的詩歌,取法韓愈,下開江西詩派之風氣。宋紹興辛未(一一五一)王珏刊明初修補本《臨川先生文集》一百卷和元大德辛丑(一三〇一)安成王常刊本李璧注《王荆文公詩注》五十卷《目錄》三卷附《年譜》一卷傳世,另著有《周官新義》及《唐百家詩選》。

查閱次數:3230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明妃曲》是北宋王安石的作品,寫「昭君出塞」的故事。「明妃」即王昭君,原名王嬙,字昭君,晉朝時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後人又稱為明妃。王昭君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的故事在西晉時代就有人傳誦,歷代不少詩人都寫過詠昭君的作品。在歷代文人筆下,昭君故事都是悲怨淒涼的,大家對昭君寂寞終老荒漠深表同情,或譏諷漢帝的昏庸寡恩,對畫工毛延壽的居心不良更是切齒痛恨。王安石這首詠昭君的詩卻另闢蹊徑,表達了不一樣的觀點,認為昭君人才被埋沒,不應怪罪毛延壽。

這兩首《明妃曲》作於嘉祐四年(1059年)。王安石在前一年曾向宋仁宗上萬言書,主張變法,指出「萬今之急,在於人才而已」,可是他的建議並沒有被當政者採納。他所寫的《明妃曲》,便不單是評論古人故事了,其中顯然是表現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

資料來源:
甘玉貞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