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遯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方山子,光、黄间隐人1也。少时慕朱家、郭解2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3。稍壮,折节4读书,欲以此驰骋5当世,然终不遇。晚乃6于光、黄间,曰:「岐亭7」。庵居蔬食8,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9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10乎?」因谓之「方山子」。
方山子,是一位在光、黄两州之间隐居的人,年少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中的侠士都以他为领袖。年纪稍微大一点,就改行读书,想藉此在当代活动一番,谁知终于没有碰到机会。晚年便到光、黄两州之间来隐居,地方叫做「岐亭」,住着草舍,吃着粗饭,和世界断绝了来往,抛弃车马,毁掉冠服,在山中徒步往来,人家都不知道他是谁。看到他戴的那方顶高大的帽子,就说:「难道这就是古时方山冠的样子吗?」于是便叫他「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俛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11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12。余告之故。俛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1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我贬官到黄州来,路过岐亭,恰巧和他碰了面。我说:「唉呀!这就是我的老友陈慥季常呵!为什么在这里?」方山子也吃了一惊,问我到这里来干什么。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下了头不回答,又仰面笑起来,叫我到他家里去住。屋子里空空洞洞,什么也没有,可是他的妻子奴婢,却都显露着悠然自得的神气。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余既耸然14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15,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16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17。今几日耳,精悍18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19哉?
看到这种情形,我已经觉得非常奇怪了。不过想到方山子在少年的时候,喝酒使性,喜爱剑术,花钱像粪土一段;十九年以前,我在岐山,看见方山子骑着马,另有两个骑士跟随着他,挟了两枝箭,去游西山,忽然碰到有一集鹊儿在他们面前飞起,他叫跟随的骑士追射,没有射到,方山子就催马跑到前面,只一箭就射中了。于是和我在马上谈论用兵之道,以及古今成败之理,他自己说他是一代的豪杰。如今回想起来,不过是几天的事情,他那精锐强悍的神色,仍然显露在他的眉目之间,能说他是在山中隐居的人吗?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20,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21,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22有田,岁得23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然而方山子的家世,是代代仕宦,照说他应该有官做的;假使他宦场中活动的话,恐怕如今已经出了名了。至于他的家庭,本住在洛阳,花园住宅,雄壮富丽,和公侯一样;在河北路,他还有田地,每年可以收到绸缎一千匹,也足够他过富裕快乐的生活;但是他都弃舍不要,却只来到这荒山穷谷之中居住,这能说他无缘无故就这样的吗?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余闻光、黄间多异人24,往往佯狂垢污25,不可得而见,方山子26见之欤?
我听说光、黄两州之间有很多不平常的人,这些人往往假装疯颠,故意弄得满身龌龊,不叫人家认出他们来,因此人们也没法见到他们,我想方山子或者有可能见到他们的吧?

导赏

本文叙述方山子的少年好侠,壮年读书不遇,晚年放弃一切而归隐的事迹。
一个隐士,大都是因愤世嫉俗而厌世悲观,结果走上了逃避现实的一条路。这条路固然不应该走(因为隐士生活实无异消极的自杀),但走这条路的人却有他的难言之隐,而不得不走的原因。所以我们尽管反对隐居,可是对于隐士却应该寄予同情的。
方山子这个人,少年豪侠,练就一好武艺,且能知兵而论成败,颇有自信,绝非庸碌无能之辈。家中富庶,衣食无忧,本可坐享清福,不必自苦而做隐士。但终于做了隐士,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作者在第一段里说:「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这或者就是方山子所以做隐士的原因。所以作者在第四段里说:「此岂无得而然哉?」一个抱有一技之长的人,急想用世,却一生无机会,空负所学,其悲哀愤慨是可以想见的。在这种晚年失意,不满现实的沉重心情下,要求心之所安,便很自然地走上了隐士的道路。
作者写此文时,正当他被人诬告贬官,乃一生遭遇最大挫折的时候,心情也见万分沉重的。他本怀抱大志,想致君于尧舜,不但未见重用,反而迭遭贬斥,终于投闲置散,其悲哀愤慨之情,和方山子差不了多少。这篇文章虽然在写方山子,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作者的影子;正是用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呢。
本文分为五段:首段概述方山子由少至老,由好侠到归隐的情形;次段叙与方山子会晤的情形;三段回忆方山子少年时代的情形;四段叙方山子家世及家庭状况,点出其所以归隐之故,但只「此岂无得而然哉?」一句问话,并不明白说出;末段指出当时隐士之多,含有向往之情,自己的心情藉以暗暗透出,耐人寻思。
本文结构错落有致,绝不呆滞;如叙方山子少年时事,除首段之概述外,更在第三段补述一段回忆;叙方山子家世及家庭状况,不在首段而在四段,都是行文的技巧。而后三段皆用问话作结,不但含蓄无穷,文气亦极跌宕。

查阅次数:5058
資料來源:
朗读:张敬才(粤)、程广宽(普)
|
注释、译文:《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
导赏:《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文)、张敬才(粤)、程广宽(普)

作者/出处

苏轼

苏轼,生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仁宗嘉佑二年(一〇五七)进士。 初任福昌主簿,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涉作诗讽刺朝政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北宋哲宗元佑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礼部尚书,其后屡遭贬谪,终任朝奉官。 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有治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丰富,散文、诗、词、书画皆有卓越成就。 其文纵横挥洒,其诗奔放豪迈,清新畅达,富于理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突破了唐五代词绮艳柔靡的传统,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吴兴茅维刊本《东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丛刊》据南宋刊本影《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传世。

查阅次数:9493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方山子,姓陳,名慥,字季常,宋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縣)人,一說永嘉(今浙江永嘉縣)人。他和蘇軾是朋友,生平已詳本文。另有一事為本文所未載者,即陳慥妻柳氏,性悍妬,慥每宴客,有聲伎,柳氏即以杖擊壁大呼,客為散去,蘇軾有戲季常詩云:「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因此,陳慥以懼內著稱於世,今人每稱悍妬女人為「河東獅子吼」,稱懼內者為「有季常癖」,即出於陳慥的故事。本文乃作者由湖州刺史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所作,選自《東坡全集》。

資料來源:
《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