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遯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方山子,光、黃間隱人1也。少時慕朱家、郭解2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3。稍壯,折節4讀書,欲以此馳騁5當世,然終不遇。晚乃6於光、黃間,曰:「岐亭7」。庵居蔬食8,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9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10乎?」因謂之「方山子」。
方山子,是一位在光、黃兩州之間隱居的人,年少時仰慕朱家、郭解的為人,鄉里中的俠士都以他為領袖。年紀稍微大一點,就改行讀書,想藉此在當代活動一番,誰知終於沒有碰到機會。晚年便到光、黃兩州之間來隱居,地方叫做「岐亭」,住着草舍,吃着粗飯,和世界斷絕了來往,拋棄車馬,毀掉冠服,在山中徒步往來,人家都不知道他是誰。看到他戴的那方頂高大的帽子,就說:「難道這就是古時方山冠的樣子嗎?」於是便叫他「方山子」。
余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俛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11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12。余告之故。俛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堵蕭然1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我貶官到黃州來,路過岐亭,恰巧和他碰了面。我說:「唉呀!這就是我的老友陳慥季常呵!為什麼在這裏?」方山子也吃了一驚,問我到這裏來幹什麼。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下了頭不回答,又仰面笑起來,叫我到他家裏去住。屋子裏空空洞洞,什麼也沒有,可是他的妻子奴婢,卻都顯露着悠然自得的神氣。
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余既聳然14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15,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16獨出,一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17。今幾日耳,精悍18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19哉?
看到這種情形,我已經覺得非常奇怪了。不過想到方山子在少年的時候,喝酒使性,喜愛劍術,花錢像糞土一段;十九年以前,我在岐山,看見方山子騎着馬,另有兩個騎士跟隨着他,挾了兩枝箭,去遊西山,忽然碰到有一集鵲兒在他們面前飛起,他叫跟隨的騎士追射,沒有射到,方山子就催馬跑到前面,只一箭就射中了。於是和我在馬上談論用兵之道,以及古今成敗之理,他自己說他是一代的豪傑。如今回想起來,不過是幾天的事情,他那精銳強悍的神色,仍然顯露在他的眉目之間,能說他是在山中隱居的人嗎?
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然方山子世有勳閥20,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21,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22有田,歲得23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然而方山子的家世,是代代仕宦,照說他應該有官做的;假使他宦場中活動的話,恐怕如今已經出了名了。至於他的家庭,本住在洛陽,花園住宅,雄壯富麗,和公侯一樣;在河北路,他還有田地,每年可以收到綢緞一千匹,也足夠他過富裕快樂的生活;但是他都棄捨不要,卻只來到這荒山窮谷之中居住,這能說他無緣無故就這樣的嗎?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余聞光、黃間多異人24,往往佯狂垢污25,不可得而見,方山子26見之歟?
我聽說光、黃兩州之間有很多不平常的人,這些人往往假裝瘋顛,故意弄得滿身齷齪,不叫人家認出他們來,因此人們也沒法見到他們,我想方山子或者有可能見到他們的吧?

導賞

本文敍述方山子的少年好俠,壯年讀書不遇,晚年放棄一切而歸隱的事蹟。
一個隱士,大都是因憤世嫉俗而厭世悲觀,結果走上了逃避現實的一條路。這條路固然不應該走(因為隱士生活實無異消極的自殺),但走這條路的人卻有他的難言之隱,而不得不走的原因。所以我們儘管反對隱居,可是對於隱士卻應該寄予同情的。
方山子這個人,少年豪俠,練就一好武藝,且能知兵而論成敗,頗有自信,絕非庸碌無能之輩。家中富庶,衣食無憂,本可坐享清福,不必自苦而做隱士。但終於做了隱士,這究竟是為了什麼?作者在第一段裏說:「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這或者就是方山子所以做隱士的原因。所以作者在第四段裏說:「此豈無得而然哉?」一個抱有一技之長的人,急想用世,卻一生無機會,空負所學,其悲哀憤慨是可以想見的。在這種晚年失意,不滿現實的沉重心情下,要求心之所安,便很自然地走上了隱士的道路。
作者寫此文時,正當他被人誣告貶官,乃一生遭遇最大挫折的時候,心情也見萬分沉重的。他本懷抱大志,想致君於堯舜,不但未見重用,反而迭遭貶斥,終於投閒置散,其悲哀憤慨之情,和方山子差不了多少。這篇文章雖然在寫方山子,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作者的影子;正是用他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呢。
本文分為五段:首段概述方山子由少至老,由好俠到歸隱的情形;次段敍與方山子會晤的情形;三段回憶方山子少年時代的情形;四段敍方山子家世及家庭狀況,點出其所以歸隱之故,但只「此豈無得而然哉?」一句問話,並不明白說出;末段指出當時隱士之多,含有嚮往之情,自己的心情藉以暗暗透出,耐人尋思。
本文結構錯落有致,絕不呆滯;如敍方山子少年時事,除首段之概述外,更在第三段補述一段回憶;敍方山子家世及家庭狀況,不在首段而在四段,都是行文的技巧。而後三段皆用問話作結,不但含蓄無窮,文氣亦極跌宕。

查閱次數:5016
資料來源:
朗讀:張敬才(粵)、程廣寬(普)
|
註釋、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張敬才(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蘇軾

蘇軾,生於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進士。初任福昌主簿,歷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後因「烏臺詩案」,涉作詩諷刺朝政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禮部尚書,其後屢遭貶謫,終任朝奉官。政治上,蘇軾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時,關心百姓疾苦,有治績。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豐富,散文、詩、詞、書畫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縱橫揮灑,其詩奔放豪邁,清新暢達,富於理趣,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突破了唐五代詞綺艷柔靡的傳統,開創豪放詞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有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吳興茅維刊本《東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叢刊》據南宋刊本影《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傳世。

查閱次數:9302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方山子,姓陳,名慥,字季常,宋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縣)人,一說永嘉(今浙江永嘉縣)人。他和蘇軾是朋友,生平已詳本文。另有一事為本文所未載者,即陳慥妻柳氏,性悍妬,慥每宴客,有聲伎,柳氏即以杖擊壁大呼,客為散去,蘇軾有戲季常詩云:「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因此,陳慥以懼內著稱於世,今人每稱悍妬女人為「河東獅子吼」,稱懼內者為「有季常癖」,即出於陳慥的故事。本文乃作者由湖州刺史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所作,選自《東坡全集》。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