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約四一四──四六六),字明遠,東海(今山東郯城一帶)人。家世比較貧賤。曾任宋臨海王劉子頊的前軍參軍,世稱飽參軍。後為亂兵所殺。他是南朝宋代最傑出的文學家,作品常常表現建功立業的願望和對門閥社會的怨憤、抨擊,藝術風格俊逸豪放,七言歌行到他手裏有顯著的發展。有《鮑參軍集》。
《行路難》原為漢代歌謠,屬樂府雜曲。《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云:「《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製造新詞,流行一時。今古辭和袁山松之辭都不存,所存者,以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為最早。這十八首詩,非寫於一時,內容也包括很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