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所欠錄音進行中,完成後補上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1
每天早上我便起來農作,到了日落就回家休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我自己挖掘水井汲水來渴,自己耕田種地以收成為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于我何有哉2
帝王的施政對我有何恩惠可言呢!(言能自給自足)

導賞

《擊壤歌》是中國最古老的農歌,傳說為帝堯時代的作品。王充《論衡・藝增》末句作「堯何等力」,《文心雕龍・時序第四十五》:「昔在陶唐,德盛化鈞,野老吐何力之談,郊童含不識之歌。」這首歌表現了太平治世的景象,與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帝堯為上古聖王,其統治下的人民由於生活安適,既無爭戰也無掠奪,所得皆能回收自給,竟以為一切出乎自然,本來如此,不需有君王的帶領也可以了。
查閱次數:669
資料來源:
朗讀:(粵)、(普)
|
註釋、譯文:邱宜文《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
導賞:邱宜文《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文)、(粵)、(普)

作者/出處

古歌謠

古歌謠為散見於典籍中的上古逸詩,其辭簡短雋永,自然和韻,而未收於《詩經》。今所見者多錄於郭茂倩《樂府詩集》與清代沈德潛《古詩源》中,「使覽者窮本知變,以漸窺風雅之遺意。猶觀海者由逆河上之以溯崑崙之源,於詩教未必無少助也。」(《古詩源序》)

查閱次數:6605
資料來源:
邱宜文,《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創作背景

宋・王應麟:《困學記聞》引周處《風土紀》云:「壤,以木為之,前廣後銳,長尺三寸,其形如履。先置一壤於地,遙於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擊之,中者為上。」擊壤歌,言野老擊壤而戲時所作歌也。

資料來源:
邱宜文《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5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