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外1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2满地芦芽3短,正是河豚45时。

导赏

一首好的题画诗,能通过语言的形式再现画面的形象、意境,但又不是对画面简单的描述,同时还要表现出诗人所独有的思想、感情,苏轼的这首诗便具备了这些特点。
首先诗人展示了惠崇这幅画的画面的布局:几枝桃花处于竹丛之外,江中几只戏水的鸭子为画面的主体。近岸处还有满地蒌蒿和新出嫩芽的芦苇。诗人想起河豚喜食蒌蒿、芦芽,因而联想到在这春天的时候,河豚大抵也准备由海入江了。
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嫩芽的芦苇。这些应当都是画中所有。分别来看,第一句写的是地面景;第二句写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写的是岸边景。从这三句诗,大致可以想见这幅画的取景和布局。诗人精要地再现了画面的形象,但他并没有被原画所囿,还表现了画笔所难以表达的感觉和事物。诗人在欣赏惠崇这幅画时所以产生「水暖鸭先知」的想象,是因为画面本来有水有鸭,更从桃花开,芦苇生所显示的季节而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至于诗人之写「河豚欲上」,则是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诗人知道河豚食蒿、芦便会长得肥美、初生的蒿、芦又可作鱼羹的材料,这是通过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得之于视觉之外、得之于画面之外的。
题画诗是题在画上的,应当做到诗与画两相辉映,成为珠联璧合的整体;同时,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它又应当离开了画仍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今天,尽管人们早已看不到惠崇的这幅画了,而苏轼的这首诗却依然是众口传诵的名篇。不必看画,只从这首诗所再现的景物美、所创造的意境美,从诗人所表露对生活的感受,读者自会被深深吸引,受到感染。

查阅次数:1941
資料來源:
朗读:《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粤、普)
|
注释:《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
|
译文:
|
导赏:《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文)、杨月波(粤)

作者/出处

苏轼

苏轼,生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仁宗嘉佑二年(一〇五七)进士。 初任福昌主簿,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涉作诗讽刺朝政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北宋哲宗元佑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礼部尚书,其后屡遭贬谪,终任朝奉官。 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有治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丰富,散文、诗、词、书画皆有卓越成就。 其文纵横挥洒,其诗奔放豪迈,清新畅达,富于理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突破了唐五代词绮艳柔靡的传统,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吴兴茅维刊本《东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丛刊》据南宋刊本影《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传世。

查阅次数:9494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這是蘇軾在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寫的一首題畫詩。他所題的,是宋初名畫家惠崇的一幅畫。惠崇是一位僧人,工畫水禽,特別擅長繪畫水鄉景色,點綴鵝雁、鷺鷥等,人稱「惠崇小景」。這首詩所提的畫,是一幅以春天景物為背景的鴨戲圖。《惠崇春江晚景》共二首,這裏選的是第一首。此詩又題作《惠崇春江曉景》或《書衮儀所藏惠崇畫》。

資料來源:
《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