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竹外1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蔞蒿2滿地蘆芽3短,正是河豚45時。

導賞

一首好的題畫詩,能通過語言的形式再現畫面的形象、意境,但又不是對畫面簡單的描述,同時還要表現出詩人所獨有的思想、感情,蘇軾的這首詩便具備了這些特點。
首先詩人展示了惠崇這幅畫的畫面的布局:幾枝桃花處於竹叢之外,江中幾隻戲水的鴨子為畫面的主體。近岸處還有滿地蔞蒿和新出嫩芽的蘆葦。詩人想起河豚喜食蔞蒿、蘆芽,因而聯想到在這春天的時候,河豚大抵也準備由海入江了。
詩的前三句寫了六樣景物:竹子和竹外開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鴨子、佈滿地面的蔞蒿和新出嫩芽的蘆葦。這些應當都是畫中所有。分別來看,第一句寫的是地面景;第二句寫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寫的是岸邊景。從這三句詩,大致可以想見這幅畫的取景和布局。詩人精要地再現了畫面的形象,但他並沒有被原畫所囿,還表現了畫筆所難以表達的感覺和事物。詩人在欣賞惠崇這幅畫時所以產生「水暖鴨先知」的想像,是因為畫面本來有水有鴨,更從桃花開,蘆葦生所顯示的季節而想到江水的溫度和鴨子的感知。至於詩人之寫「河豚欲上」,則是靠經驗和判斷才能預言。詩人知道河豚食蒿、蘆便會長得肥美、初生的蒿、蘆又可作魚羹的材料,這是通過詩人的想像和聯想得之於視覺之外、得之於畫面之外的。
題畫詩是題在畫上的,應當做到詩與畫兩相輝映,成為珠聯璧合的整體;同時,作為一篇文學作品,它又應當離開了畫仍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今天,儘管人們早已看不到惠崇的這幅畫了,而蘇軾的這首詩卻依然是眾口傳誦的名篇。不必看畫,只從這首詩所再現的景物美、所創造的意境美,從詩人所表露對生活的感受,讀者自會被深深吸引,受到感染。

查閱次數:1895
資料來源:
朗讀:《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粵、普)
|
註釋:《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
譯文:
|
導賞:《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文)、楊月波(粵)

作者/出處

蘇軾

蘇軾,生於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進士。初任福昌主簿,歷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後因「烏臺詩案」,涉作詩諷刺朝政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禮部尚書,其後屢遭貶謫,終任朝奉官。政治上,蘇軾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時,關心百姓疾苦,有治績。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豐富,散文、詩、詞、書畫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縱橫揮灑,其詩奔放豪邁,清新暢達,富於理趣,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突破了唐五代詞綺艷柔靡的傳統,開創豪放詞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有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吳興茅維刊本《東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叢刊》據南宋刊本影《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傳世。

查閱次數:9301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這是蘇軾在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寫的一首題畫詩。他所題的,是宋初名畫家惠崇的一幅畫。惠崇是一位僧人,工畫水禽,特別擅長繪畫水鄉景色,點綴鵝雁、鷺鷥等,人稱「惠崇小景」。這首詩所提的畫,是一幅以春天景物為背景的鴨戲圖。《惠崇春江晚景》共二首,這裏選的是第一首。此詩又題作《惠崇春江曉景》或《書衮儀所藏惠崇畫》。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