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1孤城遥望玉门关2
青海上空云气弥漫,千里雪山一片暗蓝。向遥遥的荒漠望去,那塞外孤城正是玉门雄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3,不破楼兰4终不还。
啊,风沙中多少次激烈的鏖战,将士们的铁甲都已磨穿。不把强悍的楼兰攻破,将士们决不从战场生还!

导赏

一、这首诗把边塞上战伐的气氛,当地的地理环境,戍卒杀敌的英勇活动及征人精忠的气节充分表现出来:
1. 边塞上战伐的气氛:「青海长云暗雪山」这句话表面是写边塞的自然景色,但实际是隐含了对战争气氛的描写。一个「暗」字相关地表示了战争的阴影笼罩着青海天山的广大区域,使人读来自然有愁云惨雾,心情凝重的感觉。
2. 当地的地理环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两句,透露了边塞地区的地理环境。「青海」「雪山」「玉门关」等位于中国当时的边塞范围。这两句点出了战场是在青海与天山一带的沙漠上,而保土卫国的精忠将士则屯驻在荒凉辽阔的边疆上。那里可望到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玉门关。玉门关是异族入侵中原的门户。诗人藉着地理环境的分布,用青海天山苍茫云山与广漠平原,把玉门关这一据点的形象显得更为特出。这两句,一方面令读者有真实感,另一方面则显示西北的外族对中原构成了极大威胁。这种处理手法,可说是相当成功的。
3. 戍卒杀敌的英勇:「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写戍边士卒在沙场英勇杀敌的情形。「穿」字,一方面描写出战争状况的激烈,也暗示了战士戍边的历时悠久,作为「百战」的具体说明。「黄沙」两字,一方面是形容平沙广漠的战场,另方面也显示出沙场作战时滚滚黄沙的动态。试看:黄沙滚滚,白刃相交,而护体的金甲也因而磨穿,气魄多么雄壮。这两句中也暗示了战士们长期的克敌抗战,劳苦功高。
4. 征人精忠的志节:「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把征人精忠的志节表现无遗。楼兰是泛指西北入侵的敌人。不说「灭」而说「破」,表示战争的目的不是消灭敌人,而是要击破敌人的主力,使他们安分守己,不再为患边疆。战争的目的既是和平,战士的精忠志节才能有所归宿。作者写战士们不彻底击溃入侵的异族,决不回乡的誓言。战士们虽身经百战,铁甲磨穿,但不是思家心切,乡愁万斛,而是豪气干云,坚持抗战。征人这种保卫国家的精忠志节,怎不使人肃然起敬?
二、从全诗的结构来说,起承转合,亦饶有法度。首先描述边塞环境,一片空阔湮远,再谈将士的情况,由远而近,由广而狭,由静而动,映衬出将士的辛勤英勇。形象的鲜明突出,使读者对将士的功绩更为崇敬,诗意也更浓缩紧凑。

查阅次数:10811
資料來源:
朗读:张敬才(粤)、宋海岩(普)
|
注释、译文:邱镇京、邱宜文,《古典诗词鉴赏》,文津出版社
|
导赏:邱镇京、邱宜文,《古典诗词鉴赏》,文津出版社(文)、张敬才(粤)丶白雪莲(普)

作者/出处

王昌龄

王昌龄,约生于唐武后圣历元年,卒于唐肃宗至德元年(六九八? ──七五六? )。 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七二七)举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历任水汜尉、江宁县令,后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 后来弃官,在江夏隐居,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以弃职潜逃罪名所杀。

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他的诗风雄伟奔放,声调铿锵,擅长七绝,明代王世贞称其作为「神品」。 有明正德己卯(一五一九)勾吴袁翼刊本《王昌龄诗集》三卷传世。

查阅次数:3362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從軍行》是樂府舊題名,多寫軍旅生活。王昌齡的《從軍行》共有詩七首,這裏選的是其中第四首,謳歌了將士在艱苦環境下和激烈戰鬥中那種高漲的士氣和獻身精神。

資料來源:
邱镇京、邱宜文《古典诗词鉴赏》,文津出版社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