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長雲暗雪山1孤城遙望玉門關2
青海上空雲氣瀰漫,千里雪山一片暗藍。向遙遙的荒漠望去,那塞外孤城正是玉門雄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黃沙百戰穿金甲3,不破樓蘭4終不還。
啊,風沙中多少次激烈的鏖戰,將士們的鐵甲都已磨穿。不把強悍的樓蘭攻破,將士們決不從戰場生還!

導賞

一、這首詩把邊塞上戰伐的氣氛,當地的地理環境,戍卒殺敵的英勇活動及征人精忠的氣節充分表現出來:
1. 邊塞上戰伐的氣氛:「青海長雲暗雪山」這句話表面是寫邊塞的自然景色,但實際是隱含了對戰爭氣氛的描寫。一個「暗」字相關地表示了戰爭的陰影籠罩着青海天山的廣大區域,使人讀來自然有愁雲慘霧,心情凝重的感覺。
2. 當地的地理環境:「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兩句,透露了邊塞地區的地理環境。「青海」「雪山」「玉門關」等位於中國當時的邊塞範圍。這兩句點出了戰場是在青海與天山一帶的沙漠上,而保土衛國的精忠將士則屯駐在荒涼遼闊的邊疆上。那裏可望到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玉門關。玉門關是異族入侵中原的門戶。詩人藉着地理環境的分佈,用青海天山蒼茫雲山與廣漠平原,把玉門關這一據點的形象顯得更為特出。這兩句,一方面令讀者有真實感,另一方面則顯示西北的外族對中原構成了極大威脅。這種處理手法,可說是相當成功的。
3. 戍卒殺敵的英勇:「黃沙百戰穿金甲」這句寫戍邊士卒在沙場英勇殺敵的情形。「穿」字,一方面描寫出戰爭狀況的激烈,也暗示了戰士戍邊的歷時悠久,作為「百戰」的具體說明。「黃沙」兩字,一方面是形容平沙廣漠的戰場,另方面也顯示出沙場作戰時滾滾黃沙的動態。試看:黃沙滾滾,白刃相交,而護體的金甲也因而磨穿,氣魄多麼雄壯。這兩句中也暗示了戰士們長期的克敵抗戰,勞苦功高。
4. 征人精忠的志節:「不破樓蘭終不還」一句把征人精忠的志節表現無遺。樓蘭是泛指西北入侵的敵人。不說「滅」而說「破」,表示戰爭的目的不是消滅敵人,而是要擊破敵人的主力,使他們安分守己,不再為患邊疆。戰爭的目的既是和平,戰士的精忠志節才能有所歸宿。作者寫戰士們不徹底擊潰入侵的異族,決不回鄉的誓言。戰士們雖身經百戰,鐵甲磨穿,但不是思家心切,鄉愁萬斛,而是豪氣干雲,堅持抗戰。征人這種保衛國家的精忠志節,怎不使人肅然起敬?
二、從全詩的結構來說,起承轉合,亦饒有法度。首先描述邊塞環境,一片空闊湮遠,再談將士的情況,由遠而近,由廣而狹,由靜而動,映襯出將士的辛勤英勇。形象的鮮明突出,使讀者對將士的功績更為崇敬,詩意也更濃縮緊湊。

查閱次數:10822
資料來源:
朗讀:張敬才(粵)、宋海岩(普)
|
註釋、譯文:邱鎮京、邱宜文,《古典詩詞鑑賞》,文津出版社
|
導賞:邱鎮京、邱宜文,《古典詩詞鑑賞》,文津出版社(文)、張敬才(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王昌齡

王昌齡,約生於唐武后聖曆元年,卒於唐肅宗至德元年(六九八?──七五六?)。字少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七二七)舉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歷任汜水尉、江寧縣令,後貶為龍標尉,世稱王江寧、王龍標。後來棄官,在江夏隱居,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以棄職潛逃罪名所殺。

王昌齡是盛唐邊塞詩派的著名詩人,與高適、王之渙齊名。他的詩風雄偉奔放,聲調鏗鏘,擅長七絕,明代王世貞稱其作為「神品」。有明正德己卯(一五一九)勾吳袁翼刊本《王昌齡詩集》三卷傳世。

查閱次數:3362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從軍行》是樂府舊題名,多寫軍旅生活。王昌齡的《從軍行》共有詩七首,這裏選的是其中第四首,謳歌了將士在艱苦環境下和激烈戰鬥中那種高漲的士氣和獻身精神。

資料來源:
邱鎮京、邱宜文《古典詩詞鑑賞》,文津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