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1嗤其失算2,辄欲易置3之,以为不逮4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56下数子,客已得先手7;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8之,客胜予十三子。予9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我在朋友家里看人下围棋,有位客人一连输了好几盘。我笑他下错了子儿,就想替他另走一着,心里觉得他跟不上自己下得好。过了一会儿,那客人请求同我下,我以为这太容易了;谁知才下了几个子儿,他已经先占了优势。快下到一半的时候,我费尽心思来招架,越发感到吃力了,可是那客人却从容不迫,好像不很用心似的。等到下完了,数了数,那客人赢了我十三个子儿,我难为情得涨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以后再有请我去看人下围棋的,我只有整天默默地坐着不敢做声了。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10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11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现在求学的人,读了古人的书,大都好挑剔古人的错儿;和同时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喜欢讲说别人的短处。本来人都不能没有错儿的,如果彼此互相掉换一下地位,再平心静气地自己揣想一下,我自己就真没有一点错误吗?我能知道别人的错处,却看不见自己的错处;我能指出别人的小过失。却见不到自己的大过失。那么,我找我自己的过失还来不及,更哪里有空去评论别人呢?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12者,不能13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14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15
下围棋下得好坏,是容易评定出来的:一个子儿走错了,人家便都见到了,就是护短的人也没法掩饰的。至于讲到我们所研求的真理,便不那么容易评定了:各人都肯定自己认为对的,各人都否定自己认为不对的。当世没有孔圣人,谁能评定甚么是真对或真不对呢?这样看起来,别人的错处,未必是错;我的不错处,未必不是大错。然而却彼此互相讥笑,没有个终止的时候,那就比看下围棋在旁多话的还不如了。

导赏

有些读书人,不能虚心受教,从古籍和别人的著作中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反而自己觉着了不起,自大自满,凭着一知半解,妄论古人和别人的过失。这样的人,学业便很难再有甚么进益,是读书人的大毛病。本文的主旨,便在指出读书人恶意批评别人是不对的,应该自己知道戒勉。
不过读书时遇到疑难问题,仍然要提出来向师友求教,或者互相研究讨论,这和妄论、挑剔不同。至于古籍和别人的著作,也并非一点错误也没有,只要是善意的批评,能够把其中真是错误的地方指出来;或者对于朋友、同学,能够劝善规过,而不是存心攻击、诋毁,自然也可以的。
本文分三段。首段叙观弈,写得曲折有致,但这只是一个比喻,用以烘托本文的主题,使人容易了解下文提出来的主张。二段引入正题,痛论读书人妄评的毛病,并指出犯这一毛病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省察自己,如果自己省察自己的话,就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时时省察自己,时时发现错误,便没有工夫找别人的错儿了。三段以「观弈」与「批评」比较观察,指出下围棋的优劣,显而易见,容易评定,真理的是非却很难评定;从此引伸,则自己认为别人有错误的,其实未必真是错误,而自己认为自己没有错误的,其实正是自己的错误。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自然就知道妄评别人的得失是不应该的了。
最后应该一提的,是文中说「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这句话,其实孔子就在他生存的时候,他自己也不敢说「能定是非之真」,这是后世尊奉孔子为圣人,便以为孔子的话可以作为定评了。其实所谓「真理」,是古今许多人追求、研究、体验而集中起来的成果,它有其客观性,并非任何权威所能创定裁决的。在这追求、研究,体验的过程中,免不了各人以其和对方不同的意见,来互相辩论的事情发生,这就是所谓「真理愈辩则愈明」的道理。因此文中所说「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并不足为病;读书人不能盲从,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信持。不过自己的见解和信持,并不一定合乎真理,犹如别人和自己不同的见解与信持也不一定合乎真理一样。究竟谁是谁非,这需要辩论,可以强调自己的主张,也可以批判别人的见解,只要不是恶意的攻讦诋毁就行。人心有「同然」之处,换句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平心静气地讨论,就可以发现谁的主张更接近真理或合乎真理。
从上面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知道,读书人可以批评、辩论,只要是诚心的、善意的,而不是恶意的、攻讦的就行。再回顾本文,从作者的「多訾古人之失」及「乐称人失」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指斥的是恶意的攻讦,并非反对善意的批评和辩论了。
查阅次数:2101
資料來源:
朗读:张敬才(粤)、林珂宇(普)
|
注释、译文:《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
导赏:《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文)、张敬才(粤)丶程广宽(普)

作者/出处

钱大昕

钱大昕(公元一七二八──一八〇四),字晓征,又字辛楣,号竹汀,清代江苏嘉定县人。 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少詹事」,督学广东。 后因父母之丧归家,不再出来做官。 他是清代有名的学者,博通羣籍,综贯六艺;所作诗文,为吴中七子之冠。 晚年历任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的讲席,从游者甚众。 著有《潜研堂诗文集》《廿二史考异》《南北史隽》《诸史拾遣》《十驾斋养新录》《元诗记事》《元史艺文志》等书。

查阅次数:1607
資料來源:
《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创作背景

弈(粤:[逆jik9];普:[yì]),就是围棋。据《博物志》说,围棋是帝尧发明的,他的儿子丹朱下围棋下得很好。至于为甚么叫做围棋呢,因为这种棋是完全用棋子包围着对方的棋子,如果被四面包围住了,那就是死子。结局时数数棋子,谁的子儿多谁赢。围棋的棋子分黑白两色,各一百五十枚,一人用黑子,一人用白子;棋局纵横各十九道,合为三百六十一道。本文的标题,是以下围棋作比喻,说明读书人不可随便妄评别人的得失。选自《潜研堂诗文集》。

資料來源:
《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