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公元一八七五——一九〇七年),原名秋閨瑾,字璿卿,號旦吾。後改名瑾,自署鑒湖女俠、惜寸陰主人等。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生於官宦之家。自幼好學,嫻於辭令,長而喜談辯,善飲酒,愛舞劍。因就國事及家事的看法不同,與丈夫決裂,離家出走。1903年,秋瑾訂交吳芝瑛及日人服部繁子,接觸西學、女學,關心國事。1904年夏,秋瑾東渡日本,學習女子教育,接觸革命思想。次年夏,重赴日本入讀青山實踐女學附設師範班,又加入光復會、同盟會,同年底回國。1906年,任教湖州南潯女校,結交徐自華、徐蘊華,創辦《中國女報》,提倡女權,又積極發展光復會,倡導革命。1907年,主持大通學校校務,組織光復軍,準備舉事反清。不幸,事漏被補。七月十五日在紹興古軒亭口被殺,終年三十三歲。秋瑾善詩文,遺作不少,後人編為《秋瑾集》、《秋瑾全集箋注》。
晚清政局不穩,歷經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太平天國之亂、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國家積弱,民生困苦,民心思變。又隨着西方文明、民權思想的大量輸入,有志之士紛紛鼓吹改革,辦學興國,啟發民智,提高女性地位;又有革命志士提倡民族主義,積極從事反清的活動,秋瑾就是其中著名的革命義士。秋瑾在短短的生命裏,赴日留學,接觸西學及革命思想,回國從事革命,興學辦報,寫詩詠志。《對酒》,便是秋瑾詩歌的代表作之一。此詩見載張寄涯《秋瑾遇難前小紀》,刊於1926年12月30日《申報・自由談》。張寄涯曾與秋瑾共事革命,此詩得而保存。詩約作於秋瑾自日本返國後,以酒助興,抒發懷抱。《秋瑾全集箋注》(郭長海、郭君兮編)繫此詩於1906年9月所作。或云此詩作於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