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三月七日,沙湖1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2遂晴,故作此。
三月七日在沙湖路上遇到一陣暴風雨,因為攜帶雨具的人已先走了,因此同行的人都狼狽不堪,我卻不以為意。不久天就放晴了,於是填了這闋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3且徐行。竹杖芒鞋4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5
不要在意雨點穿過樹林敲打葉子的聲音,不妨低吟高嘯,唱着歌兒慢慢地前行。拄着手杖,穿着草鞋,比騎馬還要輕鬆,有甚麼好怕?披着蓑衣在煙雨迷漫中渡過一生也無所謂。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料峭春風6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7蕭瑟處8,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料峭的春風把酒意吹醒了,稍微有點寒意,這時山頭的落日照了過來,彷彿在迎接我。回頭看看剛才走過的林木蕭瑟風雨不已處,回去吧,既沒有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導賞

謫居黃州的第三年,從春天開始,東坡一直與雨水糾纏。先是「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充滿着躬耕的喜悅。然而雨卻下不停,《寒食雨》二首,寫出了東坡最沉重悲愴的心聲,彷彿把最底層最晦暗的氣體吐盡。《寒食雨》之後,東坡的心境漸趨平和,幾天後所寫的這首《定風波》,見證了他灑落悲哀以求曠達的一番努力。
面對突然而來的風雨,東坡的態度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首先,不要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穿過樹林打在葉片上的雨聲,有點虛張聲勢,相當嚇人。但既然已在雨中,就不要一直被這聲籟困擾,倒不如打從心裏接受它,不躲雨,不衝雨,放鬆心情,以雨聲為節拍,邊行邊吟嘯,並且不要忘記雨中路滑,慢慢行走,穩住每一步,那是踏實而自在的表現。而走在雨中,也不能一空依傍,手拿竹杖,腳穿草鞋,雖然只是簡單樸素的裝備,但是能夠擺脫外在繁縟的束縛,悠然自得,自有一種比騎馬還來得舒適輕快的感覺。東坡於此領悟到處窮和面對逆境的態度:經過一番風雨的洗禮,更應有一份自信的坦然,縱使一生都在煙雨的困蹇中又何妨,又有甚麼好害怕的呢?「一蓑煙雨任平生」,代表了他對現實的體認:個人與社會之間未必都能取得和諧,往往存在着種種矛盾,不可視而不見,也無須刻意避免,那麼,何不以寬廣的心胸迎向它、包容它呢?
下片寫雨過天晴。「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突然之間風回雨止,身體略感微寒,觸動了更敏銳的知覺。這裏的「酒醒」,寓有從醉夢人生中轉醒之意──經過現實打擊,有所覺悟之後,一種清冷、寂寞的感受,這已經不同於「寂寞沙洲冷」的悲愴、孤絕。而「山頭斜照卻相迎」,雨後放晴,格外溫馨,呈現了「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欣喜。這裏創造了一個溫暖、平靜的情境,象徵迭經風雨都不更易的人間溫情,也是人類前瞻時,希望的寄託。結筆三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偶然回首,曾經走過的風雨路途,可警惕自己,勿忘初衷,但不要過分耽溺於往日情懷中,隨時得轉身,繼續人生未竟之志。所謂「也無風雨也無晴」,既寫雨晴之後夜幕降臨的景象,也喻託不受悲喜情緒影響的超然心境。這三句是東坡於人生風雨的困境中走出,自我惕勵的心聲──超越人世的風雨晴陽,達到得失不縈於懷的坦然自在的境地。
東坡的思想,主要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學。他吸收各家思想的精粹,與實際生活結合,化為深刻自然的生命智慧,不尚空談。他對探索高深的學理無多大興趣,也不喜歡在空泛的概念上打轉,他的學問多切人事,學思所得總希望能在現實人生中發揮作用。更重要的是,東坡的心智,有一種異於常人的靈視觸覺和感悟能力,因此,常能在紛雜的事物、片刻的遭遇中,發現妙理與逸趣,透悟整個人生的意義。東坡寫日常生活的詩文,往往寓含一番禪意;他的詞,也有類似的妙悟。尋常遇雨,在人生路上,如突然而來的逆境,這首《定風波》,顧名思義,何嘗沒有藉此表現平定人生風波橫逆的態度,有「風定波止」之寓意在?

查閱次數:23899
資料來源:
朗讀:盧健安(粵)、王林濤(普)
|
註釋:劉少雄,《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經典・東坡・詞》,麥田出版
|
譯文:邱鎮京、邱宜文,《古典詩詞鑑賞》,文津出版社
|
導賞:劉少雄,《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經典・東坡・詞》,麥田出版(文)、盧健安(粵)、白雪蓮(普)

作者/出處

蘇軾

蘇軾,生於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進士。初任福昌主簿,歷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後因「烏臺詩案」,涉作詩諷刺朝政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北宋哲宗元祐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禮部尚書,其後屢遭貶謫,終任朝奉官。政治上,蘇軾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任地方官時,關心百姓疾苦,有治績。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豐富,散文、詩、詞、書畫皆有卓越成就。其文縱橫揮灑,其詩奔放豪邁,清新暢達,富於理趣,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突破了唐五代詞綺艷柔靡的傳統,開創豪放詞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有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吳興茅維刊本《東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叢刊》據南宋刊本影《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六十卷傳世。

查閱次數:11426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元豐五年(一〇八二)三月七日,東坡寫作《寒食雨》後不久,雨勢稍微緩和,他終於可以踏出臨皋亭住家,心情也好轉。東坡與朋友一起去黃州東南三十里處的沙湖看田地。在人群中的東坡,比起之前因雨發愁的他,顯得更有精神。這趟出遊,一路行來,原以為天氣應該穩定了,他們便先叫人帶走雨具,不料途中竟又下起雨來,同行的朋友莫不感到狼狽,而東坡卻渾然不覺。沒多久雨停了,天空放晴。途中遇雨,是很尋常的事,東坡卻能從中領悟一番道理,發現生活的意義。

資料來源:
劉少雄,《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經典・東坡・詞》,麥田出版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