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自余為僇人1,居是州,恆惴慄2。其3也,則施施4而行,漫漫5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自從我以罪人身份,住在這個州裏,老是覺得不開心。沒事時,便無罣無礙地散步,漫無目的地游覽;天天只同幾個合得來的朋友,或是爬上高峭的山峯,或是穿入深密的樹林,或是追蹤曲折的溪水;所有本州幽僻的泉源,奇怪的岩石,不論距離多遠,差不多都到過。
到則披草而坐,傾壼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則披草而坐,傾壼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6之怪特。
照例一到便扒開草兒坐地,倒出酒來共醉;醉了便彼此相枕睡覺;睡覺做夢,心裏最高興的,夢裏反映着同樣的趣味。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去。滿以為所有這個州裏的山,有特別姿態的,都是我私有的了;可是卻一直還不知道那座怪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7,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湘江8,緣染溪9,斫榛莽,焚茅10,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11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12之下。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為坐在法華寺的西邊亭子裏,遠遠瞧見了西山,才指着覺得它奇特。當即派僕人渡過湘水,沿着染溪,斫去叢穢的小樹,燒掉雜亂的茅草,一直工作到山頂方始罷休。然後我們才攀援着上去,曲膝坐地,縱目遊觀,只見所有幾州的地盤,全都擺在臥席下面一般。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其高下之勢,岈然13洼然14,若15、若穴,尺寸千里,攢蹙16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17,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18為類,悠悠乎與灝氣19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20游而不知其所窮。
那種高高低低的形勢,有的是內部空洞洞的山,有的是低下黑黝黝的谷;有的活像小土阜,有的恰如小窟窿;尺寸之間,席捲千里;簇簇堆堆,清清爽爽。圍的是青山,繞的是白水;外面更和蒼天交界,無論從東西南北那個角度看,都使人覺得好像天地山川一體渾然。這樣一來,才發覺到這山的特出之點,不和普通山兒一樣;簡直它的悠悠綿遠,就和天地的起源一道,使人摸不到邊兒;簡直它的洋洋自得,就和最高主宰的精神相契,使人看不出究竟。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於是痛快地拿出酒杯斟滿了酒,直喝到處飄飄地醉倒,連太陽已經下山都不知道。直到那沉沉的夜幕,從遙遠的地方伸展而來,來到已看不見東西了,猶自不想回去。這個時候,我的心已經凝定了,軀殼已經解脫了,已經和天地萬物冥合為一了;這樣,才知道我過去實在沒有真正游覽過,真正的游覽實在是今天才開頭。所以做這篇小文作為紀念。
是歲,元和四年也。是歲,元和四年21也。
這年是元和四年。

導賞

要數中國古代傑出的散文家,不得不提唐代的柳宗元。柳宗元與韓愈並列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代表人物,際遇有些相似。韓柳二人惺惺相惜,柳宗元死後,韓愈為他作《柳子厚墓誌銘》。
柳氏在唐代為名門望族,柳宗元二十一歲便考上進士,進入官場。後來因為王叔文「永貞革新」失敗受牽連,被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即今日湖南零陵縣,在當時仍是個蠻荒之地,多瘴癘之氣,又多毒蛇出沒。柳宗元雖說是司馬,其實是政治犯,到了當地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寄住在寺廟,日子頗為難過。過了一段日子,柳宗元知道大概無望離開永州,又沒甚麼正事可做,便開始收拾心情,到周圍的山林走走。永州雖然地僻民窮,但是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柳宗元慢慢領略永州山水之美,寫下了一篇篇的遊記。其中《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總稱為「永州八記」。這八記可分開來看,各有其意境和特色,連貫起來又似是一幅優美的山水卷軸,被認為是山水遊記的典範。
《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的第一篇,寫於元和四年,也是他到永州的第四年。全文寫發現西山和在山上宴遊的所見所感,可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由「自余為僇人」至「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寫發現西山的經過。柳宗元寫自己自從成為罪人,被貶到永州後,經常在恐懼不安中度日。在沒事可做時,就到處漫遊。日常跟幾個朋友登山涉水,無論遠近的地方都到過。接着寫他們在這些地方的活動。大家坐在草地上,盡情飲酒,醉了就彼此枕着睡覺,做着趣味相同的夢,睡醒後便起來歸家。柳宗元說至此以為永州的奇山異水都已經遊遍了,卻未知道西山的怪特。這似乎賣了一個關子,讓人也對西山感到好奇。
文章第二部分寫自己發現西山的特別,以及之後的登山經過和感受。柳宗元發現西山,可說是偶然而得。他記錄了一個確實日期,在當年九月二十八日,在法華西亭望去,忽然發覺西山是很奇特的,便命僕人渡過湘江,沿着染溪,砍伐雜亂的草木開闢山路,往山的最高處進發。登上山後,他發現在西山上看到的景色,確是與別不同。西山的山勢較高,看到較為開闊的景色,附近數州的土地似乎都在他的腳下。那些地勢就像小土丘、小洞穴般,千里之地,就像積聚在一起,無一遺漏地全收在他的眼底。青山白水圍繞,與天相接,向四面看去景色都一樣。對着這番景色,柳宗元才知道這山是與別不同的。自己在這特立的山上,心中有很不同的感覺,精神可以與天地的浩氣並行,沒有邊際,又似乎可與造物者同遊,沒有窮盡。他自己在此飲酒,至日落而不覺。到暮色已籠罩四周,甚麼也看不見,他仍不想離去,覺得自己的心靈得到釋放,好像和天地萬物合而為一了。
文章最後記載寫此文的目的和年份。柳宗元說至此才知道以前根本從沒有開始「遊」,這次才是遊的開始,所以寫下此文,更以「始得」命名。為甚麼他以前到處遊山玩水,仍說自己未開始遊?這是指己心境的不同。以往他是「恒惴慄」,到處遊山玩水消磨日子,但從未真正感受山水的可觀之處。這次在西山,他才真正因登山而得到心靈的解脫,達到忘我的境界,可以「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似乎精神已擺脫了軀殼,與大自然合一,因此這次經驗特別值得記念。
柳宗元的遊記投入了自己濃厚的感情,是敘事、寫景、抒情的完美結合。他寫西山的特出,「不與培塿為類」,就有點自況的意味,感到此山可比擬自己的孤高,也可說是寓情於景。他在人世無法找到出路,心結無從紓解時,登西山就似到了另一個境界,在大自然中心靈得到釋放。這種追求精神的超脫,就是自老莊以來的道家傳統,也是中國歷代文人在窮途時普遍尋求的出路。
柳宗元的遊記中除了有所寄託,寫作手法也很值得欣賞。這篇遊記篇幅不長,但結構嚴謹,從第一段記遊而不知有西山,再點出偶然發現西山之怪特,引起下文。第二段以步移法寫如何登西山,再寫登山後所見所感,層層展開。最後寫自己流連忘返,回應第一段,點明主題「始得」。他的文筆清新秀麗,描寫在西山上看到的景色,「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便包含不同角度的描寫,細緻而生動。
《始得西山宴遊記》的文句簡潔,但其實運用了多種修辭技巧,例如借喻,(以西山比喻自己的特立孤高)、疊字(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排比(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頂真(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映襯(西山不與培塿為類)等,可謂十分豐富。
柳宗元的遊記受南北朝時代酈道元的《水經注》影響,卻更多地傾注了自己濃厚的感情,表現了在飽受挫折時如何從山水中得到紓解,可觀性更高,予人的感受也更深,成為結合敘事、寫景和抒情的文類。「永州八記」被喻為山水遊記的典範,更奠定了山水遊記成為獨立文學體裁的地位。

查閱次數:17812
資料來源:
朗讀:楊月波(粵)、白雪梅(普)
|
吟誦:《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
|
註釋、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甘玉貞(文)、甘玉貞(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柳宗元

柳宗元,生於唐代宗大曆八年,卒於唐憲宗元和十四年(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德宗貞元九年(七九三)舉進士,初任校書郎,歷任藍田(今陝西藍田)尉,貞元十九年(八〇三)年,任監察御史。王叔文執政時,擢禮部員外郎。其後王氏失勢,柳氏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唐憲宗元和十年(八一五),再貶為柳州(今廣西僮族自治區柳州市)刺史。元和十四年(八一九),病逝於柳州,年僅四十七歲。

柳宗元與韓愈並稱「韓柳」,都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評他的散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他的哲理散文,說理透闢。傳記則取材廣泛,形象感人,意味雋永。他的山水遊記,流暢清新,刻劃細緻,寄寓他被貶謫邊遠的愁緒。此外,他也擅長辭賦和詩歌,有《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傳世。

查閱次數:3824
資料來源:
《中國文學古典精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創作背景

作者在永州曾寫了八篇遊記,描寫永州的山水風景,總名為《永州八記》。這樣所選的是其中的一篇,錄自《柳河東集》。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