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天淨沙・秋思
Heavenly Pure Sand -- Autumn Thoughts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枯藤老樹昏鴉1,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2
枯藤纏繞的老樹上,有幾隻黃昏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橋邊有幾戶人家。荒涼的古道上,西風蕭颯,有一匹瘦馬馱着游子緩緩前行。夕陽慢慢向西落下,在遙遠的天邊,有人傷心斷腸,憂思無限。
An old tree, dried vines entwined, by ev'ning crows come roosting;
O'er a small bridge, by a running stream, homes of people nestling.
On an old road, in the autumn wind, a scrawny horse keeps trudging.
The sun, slanting, to the west, setting ---
Heart-torn, lovelorn, the wanderer, to the verge of the sky a-roaming.

導賞

本曲是中國文學遺產中有數的千古絕唱之一。這是一首曲,但它沒有任何粗獷的俗語;這是一首古代的韻文,但它沒有任何深奧難懂的字眼和典故;它既醇雅,又平易,和詞境極相神似。它是配合音樂歌唱的小曲文,但文字音節本身的諧婉蒼涼,使它已經便是音樂;它是倦旅情懷的抒寫,但全部情懷抒寫的意境,使它自然形成一幅淒懷抒寫的意境,使它自然形成一幅淒美落寞的圖畫——這是欣賞本曲時首先便可見到的。
但是本曲的好處並不僅此。本曲之能成為千古絕唱,主要的好處仍在它所表現的意境本身,在它用以表現意境的各個具體意象間那種綿密的編織和恰如其分的融合。這種編織融合的技巧,是詩的真正生命所在,我們不妨特就本曲略予分析,以為讀者今後欣賞詩文的參考。
本曲描寫的是倦旅情懷。這種倦旅之情,在最初三句中幾乎便已完全表達——這是三個形式相同、排比整齊、宛如靜物寫生一般的句子,但是作者運用他對於事物形相的選擇和對於每一事物色調的點染,再把它們巧妙地排列起來,於是三個靜態的句子,在聯結中自然呈現一股微妙的感情流動:「枯藤,老樹,昏鴉」的心情;於是「小橋,流水,人家」,一幅平和寧謐的畫面,襯出了倦旅對於這個「他人的家」的熱烈羨慕,同時也提了倦旅對於自己那個同樣平和寧謐的家園的無限懷思;然後,「古道,西風,瘦馬」,一幅悽愴慘切的畫面,簡潔深刻地描畫出了倦旅現在置身之處的地的荒涼(「古道」),時的蕭颯(「西風」),人的疲憊(「瘦馬」——馬尚如此,人更不用提了!),暗示倦旅在上面那種對家園的溫馨回想中突然驚醒回來,重新面對這一蒼涼現實時,深心生出的那股無邊悲苦之感——僅這三句,一個倦旅的情懷已經大致刻劃無遺了。
然而這裏不能立刻收煞。這三句靜態句子,不僅在字面上意思未完,而且在意境上因為全是零碎平列的靜境,這下面必須一個足能凝聚全篇意境的中心點(最好還得有種動態的調和),始能煥現一種渾然一氣的情致。於是緊接着,一句「夕陽西下」,一片熠熠西落的紅霞的光彩,使全部靜境立刻生動起來,使平列的畫圖一下變成了正在變化的立體的形相,這意味,彷彿世界上還能支持自己的事物一下就化為蒼茫、沒入天際去了!這樣下來的歸結自然是一聲「斷腸人在天涯!一聲彷彿陣陣抽搐之後、終於壓抑不住而迸出的痛哭——「我在想天邊的他(她),我想他(她)一定也正在在想天邊的我!他(她)一定想得多苦!哇!我……」這纔是全篇的高潮,這才是倦旅心情在層層刺激和一連串咬牙控制之後的噴發之筆。
注意:「西下」一詞,由尖厲的陰平一下轉為嘎然而收的去聲,「天涯」一詞,從陰平的尖厲展成陽平的低沉;這在音韻心理上,都能配合意境的要求,都是在抒情作品中調和聲色的高度技巧表現——如把「天涯」改為「三巴」「南華」之類不同音韻構造的類詞,再去試讀一下,自會發現全篇情味的減色,因之自會體會本曲音韻的巧妙。

作者/出處

馬致遠

馬致遠(約公元一二五〇——一三二一前後),號東籬,元代戲曲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市)人,曾任浙江省提舉(省務官)。在大都曾參加小說、戲曲作者與藝人共同組織的團體——元貞書會,晚年隱居田園,過着「紅塵不向門前惹」的恬淡生活。

馬致遠一生從事雜劇(元代戲劇劇種)創作,負有盛名,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合稱「元曲四大家」,曾寫過雜劇十三種,現傳七種,劇作思想內容頗複雜,有歷史劇如《漢宮秋》;也有宗教劇如《岳陽樓》等。馬致遠又是傑出散曲作家,傳世有《東籬樂府》收有散曲約共一百二十六首。

馬致遠作品文詞清新,典雅雋永,在戲曲史上地位極高,明代曲評家賈仲明《凌波仙》吊詞譽之為「曲狀元」,朱權《太和正音譜》評賞馬氏「若神鳳飛鳴於九霄」,且「宜列群英之上」。

查閱次數:3056
資料來源:
《積學與涵泳——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創作背景

《天淨沙》亦作《天淨紗》,又名《塞上秋》,在北曲中屬於「越調」。《天淨沙・秋思》是元曲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

馬致遠年輕時希望考取功名,但由於統治者的高壓政策,讀書人一直沒有出路。他幾乎一生都過着漂泊無定的生活,鬱鬱不得志,窮困潦倒。他在獨自漂泊的旅途中,寫下這首小令,抒發了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淒苦的倦旅之情。

資料來源:
甘玉貞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