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天尊地卑1乾坤定矣2卑高以陳3貴賤位矣4動靜有常5剛柔斷矣6方以類聚7物以羣分8吉凶生9矣。在天成10,在地成11變化見12矣。
天在上而尊貴,地在下而卑微,乾卦象徵天,坤卦象徵地就由此決定了。天地間萬事萬物由卑下到高大,雜然並陳,就是卦中的六爻所象徵的貴賤之位了。萬物的運行,動靜有常態,卦中陽剛之爻和陰柔之爻就判斷出二者的截然不同了。宇宙萬物性向不同而同類相聚,物各以其群而以類相分,同於君子同於善的事物則吉,同於小人同於惡的事類,則兇就產生了。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晝夜晦冥的現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嶽動植高下諸般的形態,而人世間萬事萬物錯綜複雜的變化,也就顯現出來了。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是故剛柔相摩13八卦相盪1415之以雷霆,16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17坤道成女18乾知大始19坤作成物20乾以易知21坤以簡能22易則易知23簡則易從24
所以陽剛和陰柔相互排斥吸引,八卦所代表的八種天地間的基本物象,不停地相互推盪,由是產生了宇宙各種複雜現象。以雷霆之氣,鼓動萬物的生機,以風雨疏散潤澤萬物的氣機,日月的運行就構成了人間的晝夜寒暑,代表天的乾,構成男性的象徵,代表地的坤,構成女性的象徵。乾為天,代表時間,故知天地之大始;坤為地代表空間,故能作成萬物。乾為天昭然運行於上而晝夜攸分,是容易讓人了解的,坤為地渾然化為萬物,是以簡易為其功能的。容易則易於知解,簡易則容易遵從。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知則有親25易從則有功26,有親則可久27,有功則可大28。可久則賢人之德29可大則賢人之30。易簡而天下之理31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32矣。
容易使人了解則有人親附,容易遵從,則行之有功。有人親附則可以長久,有能成功則可以創造偉大的事業。可以長久的,是賢人的德澤;可以成為偉大的,是賢人的功業。《易經》的道理即是如此簡易,而能包含天下的道理,能知天下的道理,則能領悟天下萬物的變化之道,那麼人就能在天地宇宙間確立其地位了。

導賞

《天尊地卑》作為《繫辭傳》上篇的第一章自有其重要意義,主要言明了天地和萬物的矛盾對立、運動變化,都可用八卦以象之。而天道平常、地道簡易,賢人之德在於適應天道之規律,賢人之業在於利用地道之功能。
全文可分成三段,由「天尊地卑」至「變化見矣」為第一段。主要說明宇宙之中,天的位置至高無上、地的位置最為低下,「乾」、「坤」二卦就是根據天高地低的模型建構起來的。乾坤既定,於是動靜、剛柔、吉凶等事理亦由此產生。乾坤之定,使天形成日月星辰晝夜晦冥等現象,在地形成山川河嶽動植高下等各種形態,人世萬事萬物錯綜複雜之變化也因以呈現。第二段從「是故剛柔相摩」至「坤作成物」。講述了宇宙間,由於陰陽二性不停地切摩變化,以及八卦所代表的天地間的八個基本物象不斷地鼓動變化,因而產生了宇宙萬有。第三段由「乾以易知」至文末。言明天之運行及晝夜變化等容易令人了解,地化萬物則以簡易為其功能。故天之容易令人理解就有人親附,地簡易讓人遵從故行之有功;有人親附則長久,行之有功則可以締造偉大事業。賢人之德業均繫於此等《易經》的道理,故《易》理簡易,包含天下道理,則知此理則可以成就不朽了。
約言之,《天尊地卑》一文提出及論證了《繫辭傳》的對於宇宙世界、社會、人生、價值、道德、動靜等觀念,說明了作易的緣起,乾道、坤道、乾知、坤作、易知、簡能、易從、有親、有功、可久、可大、賢德、賢業等原則和相互關係,建立了以「乾」、「坤」二卦為基礎的《易》學卦象思維的總綱,說明社會秩序的合理性。這可見出作者所處時代的高水平哲學思想。
就藝術角度言之,此文頗有特色。論證方法方面,用了分層呼應論證法,「乾以易知,坤以簡能」說明乾、坤的總體特點,接着「易則易知」呼應「乾以易知」句,「簡則易從」呼應「坤以簡能」句,解釋「易」、「簡」的特色。繼而「易知則有親」呼應「易則易知」,「易從則有功」呼應「簡則易從」,說明「易知」、「易從」的好處。「有親則可久」呼應「易知則有親」,「有功則可大」呼應「易從則有功」,續說「有親」、「有功」的好處。「可久則賢人之德」呼應「有親則可久」句,「可大則賢人之業」呼應「有功則可大」,言明「可久」、「可大」是賢人之德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兩句則呼應最前「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之綱目。如此分層呼應論證,結構明晰謹嚴。本文又用了舉例論證法,如「是故剛柔相摩」至「坤作成物」一段,「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是分論點,然後「鼓之以雷霆」以下至「坤作成物」都是舉例論證,以雷霆、風雨之產生,寒暑四季的變換,乾道坤道化生相關屬性的事物,最後歸結「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說明萬物由剛柔切摩、八卦激盪所衍生。
本文也用了對偶句法。如「方以類聚,物以羣分」、「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乾以易知,坤以簡能」等都屬對偶句。還用了較有特色的扇對法,如「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四句就是扇對,「卑高以陳」對「動靜有常」,「貴賤位矣」對「剛柔斷矣」。對偶的使用使文章字句整飭工整,富於文采,耐人尋味,而《繫辭傳》此等對偶的使用,對後世漢賦、駢文的形式產生影響。
綜觀全文,言簡意賅,意義深遠,可稱得上「言近旨遠」。而全文章以四言為主,使文章短小精悍、富於節奏感。凡此俱是《天尊地卑》一文不可多得的藝術特色,對後世散文、詩歌俱有深遠影響。

查閱次數:2747
資料來源:
朗讀:《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粵、普)
|
註釋:《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
|
譯文:白晶
|
導賞:《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文)、李韡玲(粵)、程廣寬(普)

作者/出處

《周易》

《周易》是中國古代重要典籍之一,與《詩》、《書》、《禮》、《樂》及《春秋》合稱「六經」。《周易》此名稱從狹義的角度是《易經》一書,自廣義來看除指《易經》外,還包括解釋《易經》的《易傳》。《易經》和《易傳》出現於不同時代,兩者性質也並不相同。有人認為,《易經》是先由伏羲氏作八卦,然後周文王將八卦重為六十四卦,並繫上卦爻辭,也有人說卦爻辭是周公所作。葉福翔《〈周易〉思想綜合分析——兼論〈周易〉成書年代及作者》(《周易研究》1995年第4期)一文則認為《易經》非周公所作,也非出自孔子,而認為︰《易經》草創於殷商、漸成於西周、編定於孔子。

《天尊地卑》節錄自《周易.繫辭上》第一章,「繫辭」屬於《易傳》的內容。《易傳》是注釋和闡發《周易》的著作之通稱。《易傳》共包括七種十篇,即《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自漢代起,這七種十篇被稱為「十翼」。「翼」是輔助的意思,表示它們是幫助理解《易經》的。司馬遷《史記》認為《易傳》是春秋末年孔子所作,後來遭到北宋歐陽修及清、近代學者的質疑。1973年底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周易》卻記載了孔子晚年研究《易》的情況及孔子「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等話,證明了孔子對《周易》有所撰述,故學者認為孔子對《周易》有所撰述,並由其弟子筆錄、整理,不斷補充發展,成為《易傳》之內容。由於經過其弟子等整理、發展,故《易傳》十篇最後形成的年代並不一致,有些內容形成於戰國中期,有些是戰國末年,甚至有些是漢代初期。

查閱次數:1462
資料來源: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

創作背景

《天尊地卑》出自《易傳》的《繫辭傳》上篇第一章。《易傳》中的《繫辭傳》上下篇是總論《周易》和占筮之法大義的,又稱為《易大傳》,在各傳中是最受重視。《繫辭傳》主要依據卦爻辭來通論《周易》大義,因而得名。有學者認為《繫辭傳》之編定當在漢初,但其主體內容應該在戰國後期已出現。

資料來源: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篇》,香港教育局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