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1之道,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4
大人之学的路向,在于使自己的德性自觉明朗,在于使他人能够革新进步,在于以成就自己及成就他人的圆满价值为归宿。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止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6,静而后能7安而后能虑8,虑而后能9物有本末10事有终始11知所先后12,则近道矣。
对归宿能有明澈了解,然后方能坚守不移;能够坚守不移,然后方能不为外物所动;能够不为外物所动,然后方能随处自得;能够随处自得,然后方能精思详辨;能够精思详辨,然后方能进退如理。一切对象有「根源的」与「枝节的」之差别;一切工夫有「终结的」与「开始的」之差别。能明白其间先后的次序,就可以接近正当路向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13者,先14其国;欲治其国者,先15其家;欲齐其家者,先16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17;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18;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19,致知在格物20
古代的人想要使天下都能德性明朗,便先得使他的国家有秩序;要想使他的国家有秩序,先得使他的家族公平有序;要想使他的家族公平有序,先得培养自己的德性;要想培养自己的德性,先得使自己的心灵不受情绪的干扰;要想使自己的心灵不受情绪的干扰,先得使自己的意念无作伪之处;要使自己的意念无作伪之处,先得扩拓自己的价值自觉;而扩拓自己的价值自觉的工夫,便落在一个个行为的求正当上面。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1
行为得正,然后价值自觉便得到扩拓之效;价值自觉扩拓了,然后意念方能纯诚而无伪饰;意念纯诚而无伪饰了,然后心灵方不受情绪干扰;心灵不受情绪干扰了,然后使自身有德性修养;自身有德性修养了,然后方能使家族中公平有序;家族中公平有序了,然后方能使国政有秩序;能使国政有秩序了,然后方能使天下安定。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2。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23,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24未之有也25
从掌最高政权的人到一般平民,一律都是以求自身的德性修养为基本工夫。基本处不能上轨道,而枝节处上轨道,是不会的。对于较亲近的地方淡薄,而却对较疏远的地方亲厚,是没有的事。

导赏

《大学》原是儒家后学追记孔门思想之作。虽然未必如朱子所说那样出自曾子,但代表儒家思想的一段发展则无疑问。这一段思想,就时间而论,应出现在孟子之后;因为孟子曾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之言,显然为《大学》思想的依据。就内容而言,则《大学》所论以「知所先后」为主。这又可以分作两部分来说明。
第一,就三纲领而论,《大学》所强调的是,开拓自己之德性自觉为第一步基本工夫;然后教化他人,使他人能「自新其德」;最后则以内外两面价值的完成为归宿。这个思想是由孟子的「性善」说,与「仁者无敌」之义推衍而出。但组织甚为整齐。
「明明德」、「新民」那是「成己」与「成物」;「在止于至善」虽偏重「归宿」而言,只显出静的意义;但可与《易经》「君子以自强不息」之义合观。若将「至善」解为一永恒理想,则静的意义即可转为动的意义;因为对永恒理想之寻求,即成为实现历程中永恒不息之努力了。
就此而论,《大学》三纲领乃可作为儒学之大纲看。这是宋明儒重建儒学时所以特别看重《大学》之故。
第二,就八条目讲,虽然《大学》所列出之程序,未必是确定不移;虽然格物致知的原意至今仍不可考知;可是有一点十分明白,就是:《大学》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主张。这个主张是一切外在的事功表现都以内在的自觉为基础;自身德性之完成为一切事功之基础。即所谓:「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个主张虽可以由孔孟思想中推出,但论其完整性,则孔孟之言皆不如《大学》所论完整。我们也可以说,内外本末之辨,在《大学》中方算有正式论断提出。只就这一点讲,我们已可看出《大学》思想之价值。
总之,《大学》一书的主题,在于提出本末先后之辨,而揭示事功以德性为基础之主张,上承孟子之说,下开宋明儒学。朱子的经传之分,固然有些地方未见恰当,但三纲领及八条目为书中之主要内容,则无疑问。而三纲领主旨即在说明「知所先后」之义;八条目主旨即在说明事功以德性为基础。学者明白这些理路,对了解整个儒学思想亦可有助。

作者/出处

《礼记》

《礼记》是孔门后学所记和西汉(公元前二〇六──二五)学者辑录关于礼仪制度的言论集。 今本《礼记》,由西汉学官戴圣所辑,又名《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戴圣,西汉中期人(生卒年不详)。 祖籍梁郡(今河南商丘),与辑录《大戴礼记》的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汉宣帝时继后苍为博士,官至九江太守。

《礼记》收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 其中有解释《仪礼》的,有考证和记载礼仪制度的,有专门记录孔子和七十子的言行的,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重要典籍。 《礼记》最早有东汉郑玄注,另有唐孔颖达《礼记注疏》、元陈澔《礼记集说》和清孙希旦《礼记集解》。

查阅次数:3710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大學》本為《小戴禮記》中之一篇。東漢鄭玄有註,唐孔穎達有疏;但尚未成為獨立的專書。到了北宋,司馬光作《大學廣義》一卷,又作《致知在格物論》一卷,始將《大學》從《禮記》中分出來作獨立的講說。稍後,程顥以為《大學》是孔子的遺書,是所謂「初學入德之門」,與《論語》有相同的價值;遂作《大學定本》一卷,對各章次序頗有變動;程頤又另作更改,都因為懷疑《禮記》之文有簡編散脫之處。南宋朱熹則承二程之意,重新編定《大學》章次,分為「經」「傳」,另加解釋,作《大學章句》一卷。

《大學》經過朱子這一番編訂後,便成為專書,而與《論語》《孟子》《中庸》合稱為「四書」,與「五經」並行於世,為儒家之主要典籍。

資料來源:
《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