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粤以戊辰之年1建亥之月2大盗移国3金陵瓦解4。余乃窜身荒谷5公私涂炭6华阳奔命7有去无归8中兴道销9穷于甲戌10三日哭于都亭11三年囚于别馆12天道周星,物极不反13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14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5
戊辰年亥月,窃国大盗篡夺了政权,首都金陵遂即陷落。我便逃到江陵,无论官家,无论百姓,都像在泥水炭火中那样痛苦。在江陵奉命出使,一去就没有回来,不料中兴的希望,竟在甲戌年完全消失。我在都亭哭了三天,又在别馆被囚了三年。照天理来说,岁星十二年周而复始,坏到极点应该转好,可是事实上国运至今不能复兴。我像傅爕那样,徒然悲伤身世,求生都没有地方;也像袁安那样,每逢想起皇家,自然地流下眼泪。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叙。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桓君山之志事16杜元凯之平生17,并有著书18,咸能自19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20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21。信年始二毛22,即逢丧乱,藐是流离23,至于暮齿24燕歌远别25,悲不自胜;楚老相逢26泣将何及27
从前桓君山的志趣怀抱,杜元凯的生平事迹,全有著作,都能自己叙述出来。潘岳华茂的文采,开始作诗就叙述他家族的风尚;陆机富丽的辞赋,首先下笔就陈述他祖先的德业。我才进入中年的时候,便碰上变乱,接着远离故国,流亡异乡,如今已经到了老年。一想到那抒发远别之苦的燕歌,没法控制住自己的悲痛;倘若遇着故国的父老,除了哭泣又有甚么办法!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畏南山之雨28忽践秦庭29让东海之滨30,遂餐周粟31下亭漂泊32高桥羁旅33楚歌非取乐之方34鲁酒无忘忧之用35。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36
为怕南山的风雨,(本想隐藏起来躲避灾难,可是未能如愿),忽然来到了北国;谁知东海之滨的土地,主权又经转让,我便吃了国家的粮食。从此在下亭漂泊流亡,历尽艰苦;在高桥绊住了身子,不能动弹。故国的歌声悲哀,唱了也难以高兴;异乡的酒味淡薄,饮了也不会忘忧。这才追忆往事,写成这篇辞赋,姑且把我要说的话,记在里面。少不了有一些是记叙个人危险苦难的经历,但主要还是抒写对于故国沦亡的悲痛。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日暮途远37人间何世38将军一去,大树飘零39壮士不还,寒风萧瑟40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41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42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43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44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45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46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47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48
年纪已像落日,前途仍很渺茫,(怎么还能走到尽头?)但如今的人间,却又不知变化成了一个甚么世界!将军一走,只剩下飘零的大树;壮士不回,只听到萧瑟的寒风。抱着楚国的宝玉,斜视着殿柱,蔺相如为交换十五城没有受辱,我却被人欺骗而遭扣留;捧着歃血的珠盘,走上台阶,毛遂为签订盟约终于达到目的,我却未能实现缓兵谋和的愿望?我只有学钟仪那个君子,他在被囚时还穿戴着故国的衣冠;季孙那个使臣,他在出使时被扣留在西河的别馆。我惭愧跟不上申包胥,他向秦王叩头把头都磕破了,终于求到救兵;我只能步蔡威公的后尘,他为了悲痛祖国沦亡把泪都哭干了,最后哭出血来。钓台移植的柳树,在玉关已没法望得见了;华亭白鹤的长鸣,在河桥又岂能听得到呢?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纔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纔一旅49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50。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51。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52芟夷斩伐53,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54亭壁无藩篱之固55头会箕敛者56合从缔交57锄耰棘矜者58因利乘便59
孙策奠定三分天下的实力,不超过一旅;项籍起兵收用的江东子弟,只有八千人。这样,他们便都能够把天下的山河分开,割据一方。怎么会有百万起义勤王的大军,一天就溃败了,让敌人杀戮,就像砍伐草木那样呢!长江、淮河,本是天险,却不能阻挡敌人的进侵;营垒围墙,本为防御,竟不如竹编的篱笆坚固。那些按人口挨户敛米的人,都联合在一起;那些拿着锄头犂耙木棍的人,便乘机捣起乱来。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将非江表王气60,终于三百年61乎?是知并吞六合62,不免轵道之灾63混一车书64,无救平阳之祸65。呜呼!山岳崩颓66,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67,必有去故68之悲。天意人事69,可以凄怆伤心70者矣!
莫非大江以南的帝王之气,只有三百年就完结了么?从这里可以知道:秦始皇虽然能够征服天下,却仍免不了有秦二世在轵道被迫投降的灾患;晋武帝虽然能够统一中国,却无法解救怀、愍二帝在平阳遭遇的杀身之祸。唉,唉!山岳倒塌了,已经走上危亡的劣途;朝代更替了,定有久别故国的悲哀。这是上天的意旨,也是人的作为,都已经无可挽回,真够使人凄怆伤心的了!
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况复舟71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72;风73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74穷者欲达其言75劳者须歌其事76陆士衡闻而抚掌77,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78,固其宜矣!
更何况水路不通,天河不是乘着木筏就可以上去的;暴风阻道,蓬莱也没有可以到达的日期。无法可想的人,大都愿把他要说的话表达出来;劳累不堪的人,必须要把他经历的事歌唱出来。即便有人(看了我这篇赋),像陆士衡听说左思作《三都赋》那样拍手笑我,我也甘心情愿;像张平子见到班固的《两都赋》那样轻视我,本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导赏

本篇说明作《哀江南赋》的主旨,在于悲叹祖国之沦亡,兼及个人危苦之遭遇。文中对梁朝军队的不抵抗表示愤慨,对自己的未能完成使命与屈节事敌亦表示惭愧。
本文可分为五段:首段略述梁朝丧乱以及自己出使被扣的经过,并抒写对国亡与身世之悲;次段先提出写赋的动机,继而抒写对自己仕周的惭愧与痛惜的心情,以及困处北国之愁苦生活,最后说明写作《哀江南赋》的主旨:「追我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三段抒写羁留异国的悲痛心情,以及对祖国的怀念;四段以孙策、项籍之寡兵致胜,与梁朝之众兵致败,作一尖锐对比,显示出梁朝的软弱无能,并对梁朝的覆亡,以及人民遭受杀戮的惨状,表示愤慨,更引秦、晋两朝故事以喻梁朝,不胜凄怆伤心;最后一段,写自己既已日暮途穷,必作此赋以抒衷情,并自谦即使被人耻笑,亦在所不计。
本篇是骈体的抒情文。其特点是:字句整齐而对偶,处处用典,藉古喻今;而抒发自己内心之屈辱、痛苦、不安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尤为深到;且笔力刚劲,悲壮苍凉,不愧千古传诵之名作。
查阅次数:1490
資料來源:
朗读:杨桂康(粤)、白雪莲(普)
|
注释、译文:《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
导赏:《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文)、杨桂康(粤)、白晶(普)

作者/出处

庾信

庾信(公元五一三——五八一),字子山,小字「兰成」,南北朝时南阳新野(河南今县)人。幼聪敏,博览羣书;十九岁即仕梁为东宫抄撰学士,文名大噪。侯景叛变时,他兼任建康令,弃城逃走。后来梁元帝即位江陵,封他为武康县侯,出使西魏,竟被北朝扣留。因为北朝早已钦仰他的文名,便派他做了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不久宇文觉篡西魏自立,改国号为北周,宇文觉兄弟们都爱好文学,因又擢庾信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进爵义城县侯。他虽在北国如此贵显,但仍渴望返回江南,只是北周始终没有放他回来,终于老死长安。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集骈文俳赋之大成的人物,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少年时所写的文章,已经非常绮丽,与《玉台新咏》的编者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他把诗里声韵的规律,移植到辞赋和文章里去,使骈文和俳赋的形式美达到极高的水平。在北朝所作,「常有乡关之思」,更有了新的内容,如《哀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都是极哀感动人的作品。后世研究骈文辞赋的,对于庾信的作品都极重视。初唐四杰以至盛唐初年的所谓燕许大手笔(张说、苏颔)都极力模拟庾信。杜甫诗中有「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诸句,可见对于他的推许。今存有《庾子山集》十六卷。

查阅次数:1678
資料來源:
《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创作背景

本文乃作者的辭賦代表作《哀江南賦》之序文。「哀江南」一詞,出於《楚辭‧招魂》,原句是「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乃為楚國之喪亂而哀痛,江南指楚。作者借用此詞為賦,哀悼南梁之亂亡,因南梁亦在江南。據《北史》本傳:「信雖位望通顯,常作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杜甫所謂「暮年詩賦動江關」,即指此賦,當係他的晚年作品。他在這篇賦中,以自己的身世遭遇為線索,寫出南梁由興到衰的過程,並對自己屈節仕敵表示慚愧,對故國表示懷念等等心情。序文也是用駢文寫的,它概括了全篇的大意,並着重說明寫作此賦的動機和主旨。

資料來源:
《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