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精選
項目介紹
Apps
作者/出處
顯示全部...
隱藏...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塗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於甲戌。三日哭於都亭,三年囚於別館。天道周星,物極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粵以戊辰之年1建亥之月2大盜移國3金陵瓦解4。余乃竄身荒谷5公私塗炭6華陽奔命7有去無歸8中興道銷9窮於甲戌10三日哭於都亭11三年囚於別館12天道周星,物極不反13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14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5
戊辰年亥月,竊國大盜篡奪了政權,首都金陵遂即陷落。我便逃到江陵,無論官家,無論百姓,都像在泥水炭火中那樣痛苦。在江陵奉命出使,一去就沒有回來,不料中興的希望,竟在甲戌年完全消失。我在都亭哭了三天,又在別館被囚了三年。照天理來說,歲星十二年週而復始,壞到極點應該轉好,可是事實上國運至今不能復興。我像傅爕那樣,徒然悲傷身世,求生都沒有地方;也像袁安那樣,每逢想起皇家,自然地流下眼淚。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平生,並有著書,咸能自敍。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於暮齒。燕歌遠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桓君山之志事16杜元凱之平生17,並有著書18,咸能自19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20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21。信年始二毛22,即逢喪亂,藐是流離23,至於暮齒24燕歌遠別25,悲不自勝;楚老相逢26泣將何及27
從前桓君山的志趣懷抱,杜元凱的生平事蹟,全有著作,都能自己敍述出來。潘岳華茂的文采,開始作詩就敍述他家族的風尚;陸機富麗的辭賦,首先下筆就陳述他祖先的德業。我才進入中年的時候,便碰上變亂,接着遠離故國,流亡異鄉,如今已經到了老年。一想到那抒發遠別之苦的燕歌,沒法控制住自己的悲痛;倘若遇着故國的父老,除了哭泣又有甚麼辦法!
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畏南山之雨28忽踐秦庭29讓東海之濱30,遂餐周粟31下亭漂泊32高橋羈旅33楚歌非取樂之方34魯酒無忘憂之用35。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36
為怕南山的風雨,(本想隱藏起來躲避災難,可是未能如願),忽然來到了北國;誰知東海之濱的土地,主權又經轉讓,我便吃了國家的糧食。從此在下亭漂泊流亡,歷盡艱苦;在高橋絆住了身子,不能動彈。故國的歌聲悲哀,唱了也難以高興;異鄉的酒味淡薄,飲了也不會忘憂。這才追憶往事,寫成這篇辭賦,姑且把我要說的話,記在裏面。少不了有一些是記敍個人危險苦難的經歷,但主要還是抒寫對於故國淪亡的悲痛。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鍾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日暮途遠37人間何世38將軍一去,大樹飄零39壯士不還,寒風蕭瑟40荊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41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42鍾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43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44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45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46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47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48
年紀已像落日,前途仍很渺茫,(怎麼還能走到盡頭?)但如今的人間,卻又不知變化成了一個甚麼世界!將軍一走,只剩下飄零的大樹;壯士不回,只聽到蕭瑟的寒風。抱着楚國的寶玉,斜視着殿柱,藺相如為交換十五城沒有受辱,我卻被人欺騙而遭扣留;捧着歃血的珠盤,走上臺階,毛遂為簽訂盟約終於達到目的,我卻未能實現緩兵謀和的願望?我只有學鍾儀那個君子,他在被囚時還穿戴着故國的衣冠;季孫那個使臣,他在出使時被扣留在西河的別館。我慚愧跟不上申包胥,他向秦王叩頭把頭都磕破了,終於求到救兵;我只能步蔡威公的後塵,他為了悲痛祖國淪亡把淚都哭乾了,最後哭出血來。釣臺移植的柳樹,在玉關已沒法望得見了;華亭白鶴的長鳴,在河橋又豈能聽得到呢?
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纔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江淮無涯岸之阻;亭壁無藩籬之固。頭會箕斂者,合從締交;鋤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纔一旅49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50。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51。豈有百萬義師,一朝卷甲52芟夷斬伐53,如草木焉!江淮無涯岸之阻54亭壁無藩籬之固55頭會箕斂者56合從締交57鋤耰棘矜者58因利乘便59
孫策奠定三分天下的實力,不超過一旅;項籍起兵收用的江東子弟,只有八千人。這樣,他們便都能夠把天下的山河分開,割據一方。怎麼會有百萬起義勤王的大軍,一天就潰敗了,讓敵人殺戮,就像砍伐草木那樣呢!長江、淮河,本是天險,卻不能阻擋敵人的進侵;營壘圍牆,本為防禦,竟不如竹編的籬笆堅固。那些按人口挨戶斂米的人,都聯合在一起;那些拿着鋤頭犂耙木棍的人,便乘機搗起亂來。
將非江表王氣,終於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混一車書,無救平陽之禍。嗚呼!山嶽崩頹,既履危亡之運;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悽愴傷心者矣!將非江表王氣60,終於三百年61乎?是知并吞六合62,不免軹道之災63混一車書64,無救平陽之禍65。嗚呼!山嶽崩頹66,既履危亡之運;春秋迭代67,必有去故68之悲。天意人事69,可以悽愴傷心70者矣!
莫非大江以南的帝王之氣,只有三百年就完結了麼?從這裏可以知道:秦始皇雖然能夠征服天下,卻仍免不了有秦二世在軹道被迫投降的災患;晉武帝雖然能夠統一中國,卻無法解救懷、愍二帝在平陽遭遇的殺身之禍。唉,唉!山嶽倒塌了,已經走上危亡的劣途;朝代更替了,定有久別故國的悲哀。這是上天的意旨,也是人的作為,都已經無可挽回,真夠使人悽愴傷心的了!
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窮者欲達其言,勞者須歌其事。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張平子見而陋之,固其宜矣!況復舟71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72;風73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74窮者欲達其言75勞者須歌其事76陸士衡聞而撫掌77,是所甘心;張平子見而陋之78,固其宜矣!
更何況水路不通,天河不是乘着木筏就可以上去的;暴風阻道,蓬萊也沒有可以到達的日期。無法可想的人,大都願把他要說的話表達出來;勞累不堪的人,必須要把他經歷的事歌唱出來。即便有人(看了我這篇賦),像陸士衡聽說左思作《三都賦》那樣拍手笑我,我也甘心情願;像張平子見到班固的《兩都賦》那樣輕視我,本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導賞

本篇說明作《哀江南賦》的主旨,在於悲歎祖國之淪亡,兼及個人危苦之遭遇。文中對梁朝軍隊的不抵抗表示憤慨,對自己的未能完成使命與屈節事敵亦表示慚愧。
本文可分為五段:首段略述梁朝喪亂以及自己出使被扣的經過,並抒寫對國亡與身世之悲;次段先提出寫賦的動機,繼而抒寫對自己仕周的慚愧與痛惜的心情,以及困處北國之愁苦生活,最後說明寫作《哀江南賦》的主旨:「追我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三段抒寫羈留異國的悲痛心情,以及對祖國的懷念;四段以孫策、項籍之寡兵致勝,與梁朝之眾兵致敗,作一尖銳對比,顯示出梁朝的軟弱無能,並對梁朝的覆亡,以及人民遭受殺戮的慘狀,表示憤慨,更引秦、晉兩朝故事以喻梁朝,不勝悽愴傷心;最後一段,寫自己既已日暮途窮,必作此賦以抒衷情,並自謙即使被人恥笑,亦在所不計。
本篇是駢體的抒情文。其特點是:字句整齊而對偶,處處用典,藉古喻今;而抒發自己內心之屈辱、痛苦、不安等等交織在一起的複雜情緒,尤為深到;且筆力剛勁,悲壯蒼涼,不愧千古傳誦之名作。

查閱次數:2449
資料來源:
朗讀:楊桂康(粵)、白雪蓮(普)
|
註釋、譯文:《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
導賞:《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文)、楊桂康(粵)、白晶(普)

作者/出處

庾信

庾信(公元五一三——五八一),字子山,小字「蘭成」,南北朝時南陽新野(河南今縣)人。幼聰敏,博覽羣書;十九歲即仕梁為東宮抄撰學士,文名大噪。侯景叛變時,他兼任建康令,棄城逃走。後來梁元帝即位江陵,封他為武康縣侯,出使西魏,竟被北朝扣留。因為北朝早已欽仰他的文名,便派他做了右金紫光祿大夫大都督、車騎大將軍。不久宇文覺篡西魏自立,改國號為北周,宇文覺兄弟們都愛好文學,因又擢庾信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並進爵義城縣侯。他雖在北國如此貴顯,但仍渴望返回江南,只是北周始終沒有放他回來,終於老死長安。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是集駢文俳賦之大成的人物,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少年時所寫的文章,已經非常綺麗,與《玉臺新詠》的編者徐陵齊名,世稱「徐庾體」。他把詩裏聲韻的規律,移植到辭賦和文章裏去,使駢文和俳賦的形式美達到極高的水準。在北朝所作,「常有鄉關之思」,更有了新的內容,如《哀江南賦》《小園賦》《枯樹賦》都是極哀感動人的作品。後世研究駢文辭賦的,對於庾信的作品都極重視。初唐四傑以至盛唐初年的所謂燕許大手筆(張說、蘇頲)都極力模擬庾信。杜甫詩中有「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諸句,可見對於他的推許。今存有《庾子山集》十六卷。

查閱次數:2105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創作背景

本文乃作者的辭賦代表作《哀江南賦》之序文。「哀江南」一詞,出於《楚辭‧招魂》,原句是「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乃為楚國之喪亂而哀痛,江南指楚。作者借用此詞為賦,哀悼南梁之亂亡,因南梁亦在江南。據《北史》本傳:「信雖位望通顯,常作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以致其意。」杜甫所謂「暮年詩賦動江關」,即指此賦,當係他的晚年作品。他在這篇賦中,以自己的身世遭遇為線索,寫出南梁由興到衰的過程,並對自己屈節仕敵表示慚愧,對故國表示懷念等等心情。序文也是用駢文寫的,它概括了全篇的大意,並着重說明寫作此賦的動機和主旨。

資料來源:
《友聯活葉文選》,友聯出版社

免費下載 中國古詩文精讀 流動應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國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戶體驗.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