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書,有以為是孟子自撰,有以為是其門人所記,《漢書‧藝文志》列入儒家類,今存七篇。宋以後列於經部,朱熹將它與《論語》、《禮記》的〈大學〉和〈中庸〉篇合成《四書》,為之作注,從此成儒家經典。
孟子,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赫王二十六年(西元前三七二──二八九)。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代大思想家。孟子受業於子思的門人,是繼孔子後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身處戰亂的時代,提倡「民貴君輕」,主張推行「王道」,可是不被諸侯所採納,於是退而講學著述。 《孟子》的文章,長於辯論,善用譬喻,氣勢磅礴,感情奔放,對後世散文有很大影響。通行注本有東漢趙歧《孟子章句》、宋孫奭《孟子注疏》、朱熹《四書集注》和清焦循《孟子正義》。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