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頃襄王二十二年(西元前三四三──前二七六)。名平,一名正則,號靈均,戰國時代楚國人。屈原是楚王同姓貴族,學問淵博,歷任左徒及三閭大夫等職,曾輔懷王處理國事,對內主張任用賢能,修明法度,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其後為上官大夫所讒,被懷王疏遠。頃襄王時,因令尹子蘭之忌,放逐江南。悲憤憂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大詩人、「騷體」的始創者。著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及《漁父》等。文采絢爛,詞藻瑰奇,表達出作者憤世嫉俗和忠君愛國之情。《離騷》一篇,篇幅之長,與造詣之高,被認為是中國詩歌史上之冠。西漢劉向輯錄屈原、宋玉及東方朔的作品,合稱《楚辭》,成為當時南方文學的代表。
「殤」是夭折的意思;凡為國犧牲而死的人,就叫「國殤」。這首詩是屈原「九歌」裡的第十篇,九歌共十一篇,有人說首末兩篇是序曲和終曲,中間九首是原始歌劇。更有人推斷,因舊有歌辭鄙俚,屈原又另作了一遍。國殤是一首戰鬥的、悲壯的輓歌,古代祭祀陣亡將士的時候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