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西京乱无象1豺虎方遘患2复弃中国去3远身适荆蛮4
长安城里动荡不安,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正四处作乱为患。我只好再次逃难,抛下中原故土,将自己寄身于南楚所在的荒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5。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6
送行时亲戚们眼里闪着泪光,朋友们甚至追随攀援于车辕。走出门一无所见,只看到一堆堆白骨掩盖了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7挥涕8独不还。
路上遇到个面有饥色的妇人,抱着孩子把他丢弃在乱草之间。回头只听到那孩子凄厉的哭声,流着眼泪还是狠心不走回来。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9?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喃喃说自己都不知会死在何处了,母子俩又怎能性命都得到保全?我赶紧驱马离去,不忍心再听妇人说下去了。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南登霸陵10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11喟然12伤心肝。
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突然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明君的心情,不由得出声长叹,伤痛得好像撕裂了心肝。

导赏

《七哀诗》,大概是当时的乐府新题。所谓「七哀」,是表示哀思之多。王粲所作《七哀诗》今存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后代都把它作为最能代表建安诗歌现实主义精神的五言力作。王粲当时所处的时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时期,对于作乱之人,他用「豺虎」将愤恨的情绪表达出来;对于现实的逼迫,他所能做的就是逃到安全的环境。因此,前六句就将离开的原因及情景交代清楚了。中段描写在逃亡途中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老百姓无法自保自足,连孩子都只好忍心抛弃。诗人捕捉住这残酷而震撼的场景,从中表达了他的沉痛与感伤。「无所见」正是为了强调下句的「白骨蔽平原」,这五个字极富概括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无限伤心惨目的图景。最后四句描写来到长安东南的高地,于贤明的汉文帝陵前,当下思念起明主贤君治国时的太平盛世。相较于今,不禁悲从中来,只有长声叹息,表达无奈的心声。
全诗充满了忧国与悲悯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对百姓离乱的深刻同情。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来写时代氛围,生动刻画妇人弃子伤悲,忠于现实的抒写,使得全诗的悲剧气氛更加浓厚。

查阅次数:6926
資料來源:
朗读:张敬才(粤)、白雪莲(普)
|
注释:《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
译文:王镜瑜,《古诗选读》,文津出版社
|
导赏:王镜瑜,《古诗选读》,文津出版社(文)、张敬才(粤)、白雪莲(普)

作者/出处

王粲

王粲,生於漢靈帝熹平六年,卒於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一七七──二一七)。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为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出身望族之後,少時即有逸才,蔡邕嘗倒迎屣之。 善于辞赋,工五言诗。 献帝西迁,粲从至长安,不久又值李·郭汜之乱,乃之荆州依刘表,后受知于曹操,历任丞相的、军谋祭酒、侍中等职。 王粲多感時傷事之作,尤長於寫離亂景況。 情调苍凉,寄慨万端,格局甚高,刘勰推为「七子之冠冕」。 今存《王侍中集》。

查阅次数:2329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七哀詩》(西京亂無象)選自《文選》卷二十三。《七哀詩》起源於漢末,是樂府新題。「七」是言哀之多,並非定數。王粲以此為題,寫成三首,這裏選的是第一首,作於初平三年(一九三)。當時李傕、郭汜在長安作亂,王粲被逼南逃。此詩便寫他離開長安到荊州避難途中的見聞和感受。詩歌通過對戰亂的描繪與飢婦棄子的事例,概括出戰爭給人民造成沉重的災難和痛苦,表現出作者對漢末戰亂的痛恨和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