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生於漢靈帝熹平六年,卒於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一七七──二一七)。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西南)人,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出身望族之後,少時即有逸才,蔡邕嘗倒屣迎之。善於辭賦,工五言詩。獻帝西遷,粲從至長安,不久又值李傕、郭汜之亂,乃之荊州依劉表,後受知於曹操,歷任丞相掾、軍謀祭酒、侍中等職。王粲多感時傷事之作,尤長於寫離亂景況。情調蒼涼,寄慨萬端,格局甚高,劉勰推為「七子之冠冕」。今存《王侍中集》。
《七哀詩》(西京亂無象)選自《文選》卷二十三。《七哀詩》起源於漢末,是樂府新題。「七」是言哀之多,並非定數。王粲以此為題,寫成三首,這裏選的是第一首,作於初平三年(一九三)。當時李傕、郭汜在長安作亂,王粲被逼南逃。此詩便寫他離開長安到荊州避難途中的見聞和感受。詩歌通過對戰亂的描繪與飢婦棄子的事例,概括出戰爭給人民造成沉重的災難和痛苦,表現出作者對漢末戰亂的痛恨和對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