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峯之间者,酿泉也。峯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环滁1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2者,琅琊3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峯之间者,酿泉4也。峯回路转,有亭翼然5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着滁州城的,全是山。特别西南那些座峯峦,树林溪涧格外美妙;远远望去,一片青葱、幽深明秀的,便是琅琊。山路走上六七里,渐渐可以听见潺潺水声自两峯之间滑泻而出,这便是酿泉。峯头迂曲、山路转折过来,忽然可以看见一座高悬泉上如将飞起的亭子,这便是醉翁亭。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6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7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8之酒也。
亭子是谁造的?山上的和尚智仙。名字是谁起的?太守──太守替自己取的。太守和宾客到这里来宴会,每次总是随便喝上一点就醉,年寿又算最高,于是自己就把自己叫做「醉翁」──「醉翁」的兴趣,其实并不在酒,真正乃在山水之间,祇不过把心中体会到的,足能使人沉醉的山水之乐,寄托到酒上罢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若夫日出而林霏9开,云归而岩穴10,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11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提到山水的话──太阳升起,林中的朝雾且淡且销,暮云归来,山上的岩穴渐暗渐隐,阴晴变化,这便是山中的晨昏。野花开成一片幽香,大树绿成一片浓阴,繁霜在西风下铺出莹洁,涧水消瘦得露出了石头,这便是山中的四时。早晨去,晚上回来,四时景色如此不同,这分快乐自然便永没有完结的时候。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至于负者12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14山肴野蔌15,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至于桃担子的在路上唱着,走路的在树下歇着,前面的在叫,后面的在跟,躬着驼着,提着挽着,来来往往,走个没完的,这便是滁州来此游玩的人。到溪水边去捕鱼,深水溪中的鱼真肥!把泉水汲来酿酒,清香泉水酿成的酒真冽!──山中的口味,野外的果蔬,杂乱地摆在跟前,这便是太守的筵席。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諠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6之乐,非丝非竹,17者中,18者胜,觥筹19交错,起坐而諠哗者,众宾欢也。苍颜20白发,21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酒筵到了兴高采烈时的那种快乐,不是音乐,不是弦歌,祇见投壸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酒筹,乱搁乱抛,或坐或起,闹作一团,这便是诸位宾客的狂欢。青着脸,白着头发,瘫倒在人羣之中,这便是太守的酣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22,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后,夕阳滚进了山头,人影一片散乱,这便是太守回城,宾客们也跟着归去了。树林中满布阴暗,上上下下,鸣声遍山,这便是游人去后,禽鸟们在欢乐了。然而,禽鸟知道人的快乐,却不知道人的快乐;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如何地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时能够同享这一快乐,醒了能够把它记成文字的,是太守。「太守」是谁?──庐陵欧阳修。

导赏

本文字句极少,但所写意思极多,办法全在简炼紧凑。全篇一开始,便是层层逼进,「环滁皆山也」五字,点出了滁州也点出了山(据说是删掉初稿的几十句改成的),从山立刻写琅琊,从琅琊立刻写酿泉,然后,便是醉翁亭,便是醉翁,便是山水之乐,景色之佳,从而开出前面「主题」所说的那么多重乐事──通篇用字异常经济,但交代异常清楚,描写异常传神,几乎没有一句不必要,也几乎没有一句不精彩(譬如「临溪而渔」四句,写出了酒肴之美,同时也点到了溪泉之美;譬如「峯回路转,有亭翼然」「夕阳在山,人影散乱」的生动清新;譬如以「风霜高洁」来描写秋景的高华脱俗)。读者如能仔细体会本文每处的用意,并设想自己如有同类意思时可能写些什么,再与本文比较,久之自能了解本文的好处。
又,本文几乎每一整句,全以「也」字结尾,在古今文章里面,大概是独一无二的一篇。这一特殊写法,使本文分外显得整齐爽利,但绝不可学──如果没有本文这种千锤百炼的功候,不要说通篇全用「也」字,就是在彼此靠近的句子里多用上几个,文章立刻就会显得板滞不堪。在文言虚字之中,「也」字是最常用也最难用的。

作者/出处

欧阳修

欧阳修,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仁宗天圣八年(一〇三〇)举进士,初任西京推官,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及兵部尚书等职,官至太子少师。 欧阳修出身寒微,了解民生疾苦与社会弊端。 政治上,他支持改革派的范仲淹推行变法,曾因此数度被贬。 晚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辞官归隐。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巨擘,与尹洙、梅尧臣等同倡平易朴实的诗文,反对当时奇涩险怪的文风。 他又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继承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 欧阳修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无论散文、诗、词都有很高成就。 欧阳修也精于史学,曾奉诏修《新唐书》,又自撰《五代史记》。 有明天顺(一四五七──一四六四)间刊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传世。

查阅次数:3426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醉翁亭在滁州(今安徽滁縣)城西南瑯琊山兩峯之間,為作者任滁州太守時所築。「記」,即關於醉翁亭的一篇紀念文字。

資料來源:
《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