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初,鲁肃闻刘表卒1,言于孙权2曰:「荆州与国邻接3,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4,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5与操有隙6寄寓7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当初,鲁肃听说到刘表已死,便向孙权进言道:「荆州地方和我们国土毗连,地势险要,有广袤万里的肥沃田野,有殷实富有的黎民百姓,如果有了荆州,就是成就帝王之业的资本。现在刘表刚刚去世,两个儿子就已不和,军队里的将领们也分成两派。刘备是天下的枭雄,因和曹操有怨隙,才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有才能,一向没有重用他。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若备与8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9宜别图之10,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11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2,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如今设若刘备和他们同心合作,上下能够打成一片,就应该安抚他们,和他们结成同盟;设若他们离心离德,就应该另作打算,来图谋大事。我想以吊丧为名,到荆州去走一趟,并慰劳他们军队中的负责人等;顺便也说服刘备,使他带起刘表的队伍,同心合意地和我们一道来对付曹操,我想刘备可能赞成。倘能成功,大局就没有问题,如今不快去,就恐怕给曹操抢先一步了。」孙权马上打发鲁肃前往。
到夏口,闻操已向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夏口13,闻操已向州,晨夜兼道14比至南郡15,而琮已降16备南走17,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18。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19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20,欲往投之。」
到了夏口,就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他便昼夜兼程赶路,到南郡的时候,又听到刘琮投降、刘备南逃的消息。鲁肃直接赶去迎着,和刘备在当阳的长坂见了面。鲁肃转达了孙权的意思,畅论了一番时局以后,殷勤地向刘备致意,问道:「豫州,如今打算到甚么地方去?」刘备答道:「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旧交,想投奔他去。」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曰:「孙讨虏21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22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2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24,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鲁肃说:「孙讨虏聪明仁慈,敬爱贤者,礼遇士人,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已归附了他;现已据有六个州郡,兵强粮足,足以建立大业。如今为您打算,不如派一亲信去结好,共同挽救大局。您竟想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凡的人,局促在偏远的地方,眼看就要被人吞并,哪里还能够托付呢?」刘备听了很是喜欢。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肃又谓诸葛亮25曰:「我,子瑜26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27。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28
鲁肃又对诸葛亮道:「我是子瑜的朋友。」他俩因即订交。这个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早在江东避难,这时正做着孙权的长史。刘备按着鲁肃的计划,就进驻到鄂县的樊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曹操自江陵29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30,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31,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32,略已平矣,遂破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眼看曹操从江陵就要顺着长江东下了,诸葛亮对刘备说:「局势已很紧急,我愿奉命向孙将军求援。」便与鲁肃一道去谒见孙权。到了柴桑,诸葛亮见着了孙权,对他说:「海内大乱,将军在大江以东起兵,刘豫州也在汉水以南整军,都一样地同曹操争取天下。如今曹操削平了大难,一切都已停当,攻破了荆州,震动了四方。刘豫州感到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逃来这里,希望将军量力赐予帮助。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33,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34北面而事之3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36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37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至于将军您,如果能用吴越的军队,来和中原争胜的话,就不如趁早和曹操断绝一切关系;如果不能,那又为甚么不收起军队,放下武装,向他靠拢?现在将军在外顶着服从的名儿,内心里却迟疑不决,事情这样紧急,不能当机立断,恐怕祸患就来到眼前了。」孙权道:「照您这么说,刘豫州为甚么不向曹操靠拢?」
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冑,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田横38,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冑39,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40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诸葛亮答道:「田横,不过齐国的一个壮士,他还有正义感而不肯投降受辱;何况刘豫州乃是王室的后代子孙,英俊多才,盖世无双,为大众倾仰,像水流入海一般。就是事业不能成功,这是天意,那能再向曹操低头?」孙权听了这话很光火,怒道:「我不能拿着整个东吴的土地,十万军队,再受人家宰割?我的主意已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以外,确是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不过,刘豫州刚刚被他打败,怎能抗拒这一大难呢?」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41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42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43』者也。故《兵法》44忌之,曰『必蹶上将军45』。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
诸葛亮答道:「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刚在长坂战败,但如今归队的壮士,以及关羽的水军,尚有精锐一万;刘琦所部江夏的战士,也有一万。曹操的队伍,远道行军,已经疲惫不堪;听说追刘豫州时,骑兵一日一夜要行三百多里,这正是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啊。所以兵法上说:『必蹶上将军。』这是用兵最忌讳的。况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的人民所以归附曹操,都是受了武力的威逼,并非真正心服。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羣下谋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46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羣下谋之。
现在将军如果委派猛将,统率几万军队,和刘豫州协同作战,一定可以击破曹军。曹军败了,必定退回北方。这样一来,荆、吴双方的势力便强盛起来,三分天下的形势也就形成了。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大喜,便和他的幕僚们从事商量。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47旌麾南指48,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49,方与将军会猎50于吴。」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51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这时孙权正收到曹操一封书信。信上说:「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叛徒,旌旗刚一南指,刘琮就已投降。现在我集合了八十多万水军,正要到吴地和将军相会,一同打猎。」幕僚们看了这信,都大惊失色。长史张昭等说:「曹公如同豺狼虎豹,挟持着皇帝征讨四方,动不动就以朝廷名义来压人。现在如果抗拒他,事情恐怕更不顺利。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52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53,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况且将军赖以抗拒曹操的地方,只是仰仗着长江的天险,如今曹操得到荆州,把那地方统通占有了。刘表训练的水兵,有上千的大型战船。曹操现在完全予以利用,沿江行驶;再加上步兵,水陆一齐东下。这所谓长江的天险,己经和我们共有,而兵力的多寡,更难以相比。我们以为当前大计,不如就去欢迎他进来算了。」这些人中,唯有鲁肃没有发言。孙权起身入厕的时候,鲁肃也跟了出来,走到檐下,孙权知道鲁肃有意说话,便拉着他的手说:「你想说甚么?」
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54品其名位55,犹不失下曹从事56,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57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鲁肃答道:「我看大家伙儿的意见,是专为延误将军的事,不能和他们商量大计。如今我鲁肃可以欢迎曹操,将军您,却绝对不可。怎么说呢?我欢迎曹操,曹操一定把我放还故乡,评定了我的名位后,还可在官府里干一份下级差事,乘坐着牛车,跟着的有吏卒,和那些读书人来来往往,从下级逐渐提升起来,日子一久,说不定还可以做到一州一郡的长官。将军若迎曹操,您想会落得甚么下场呢?我希望您早一点决定大计,可别采用大伙儿的意见啊。」
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58,正与孤同。」
孙权叹息道:「这些人的意见,真令我失望,现在你把大计说明白了,正如我所想的一样。」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时周瑜受使至番阳59,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60雄才,兼仗父兄之61,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62,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63;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这时周瑜正在出使番阳途中,鲁肃劝孙权把他召回来。周瑜回来以后,就向孙权说:「曹操在名义上虽是汉朝的丞相,实际上却是汉朝的贼子。像将军您,神圣英勇,雄才大略,并且藉着父兄的威望,割据了江东数千里的地方,有足够使用的劲旅,英雄们都乐于效命,供您驱使;应该横行天下,为汉朝铲除残暴和清洗污秽。况且曹操是自来送死,怎么可以欢迎他呢?
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64,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6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66,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67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我请为将军计划一下:如今北方还未平定,马超和韩遂尚在函谷关以西,乃是曹操的后患;然而曹操却舍弃了鞍马不用,仰仗着舟楫,到吴越地方来作战;现在又正是严寒的时候,战马没有草吃;逼迫着中原的老百姓,很远地跑来江湖地带,不习惯这里的水土,必定发生疾病。这几点,都是用兵的大忌,可是曹操却一股脑儿冒然地做了。将军要活捉曹操,应该就在今天。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68吕布69、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70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我周瑜要求给我数万精锐部队,进驻夏口,保证给将军歼灭了他。」孙权道:「老贼想篡汉自立,已经很久了,只是对二袁、吕布、刘表和我这几个人有所顾忌,他才没敢下手。现在他们几位都已灭亡,惟独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已是势不两立了。你说应该打他,和我的意见非常相合,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的呀。」于是拔出刀来,砍了面前的公事桌,说:「将吏之中有敢再说应该欢迎曹操的,和这张桌子一样!」便散会了。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71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72。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当夜,周瑜又见孙权说:「那些人光看到曹操来信,说有八十万水陆军,就都先自惊慌起来,不再料想曹操的虚实情形,便提出这样的主张,真是无稽得很。现在我来按照事实估量一下: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早已疲乏;此次所获刘表的部队,充其量七八万人罢了,人心尚在观望动摇之中。您想,用这些疲乏和患病的士卒,来驾御军心不稳的队伍,虽然人数众多,却用不着惧怕。我周瑜如能有精兵五万人,就满可以抵挡他,希望将军不要忧虑。」
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73诸人,各顾妻子74,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75,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76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77,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孙权抚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你说到这里,很合我的心思。子布、元表他们,各人都顾虑到妻子的安全,都存着一些私心,使我非常失望;独有你和子敬所见与我相同,这是上天打发你们二人来帮助我的呀!五万人一时不易集合,我已经选拔了三万人,船、粮、战具,都已准备妥当,你和子敬、程公,就先出发,我一定续派队伍,多载钱粮,作你的后援。你能办得了的,你就尽管去办,一定有决胜的把握;万一不如意,那你就回到我这里来,我一定亲自和孟德一比高下。」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78,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79,助画方略。
于是派周瑜、程普分任左右都督,率领着军队,去和刘备联合起来迎敌。并派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战争的方略。
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80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81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82傥能屈威83,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84往见瑜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
刘备在樊口,天天派有巡逻的人,在江边张望,等待孙权军队到来。一直到望见了周瑜的船,马上飞报给刘备,刘备便派人到船上慰劳周瑜。周瑜对来人说:「我有军事重任在身,不能擅离职守,刘豫州倘能屈驾来晤,自所欢迎。」于是刘备乘了一只船,亲自去见周瑜,他说:「如今抵抗曹公,真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你带来多少队伍?」周瑜答道:「三万人。」刘备说:「可惜少了一点。」
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85
周瑜道:「这已够用。请豫州您瞧着我周瑜打败他。」刘备想请鲁肃来一同晤谈,周瑜说:「受有重命的人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要想见子敬,可到他那儿去见。」刘备又愧又喜。
进,与操遇于赤壁。进,与操遇于赤壁。
孙刘联军就此出发前进,和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86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87、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88,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这时,在曹军里面真个已有疾疫发生,刚一接触,曹军就败退江北。周瑜他们屯兵南岸,双方隔江对恃,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这局面难以维持太久。曹军正在连系船舰,使其首尾相接;以我愚见,可用火攻。」于是就用十艘蒙冲战舰,满载干草枯柴,灌进油去,再拿帐幕遮盖起来,上面插上旌旗;另外预备一些快船,系在战舰的船尾。黄盖先写好一封诈降的书信,寄给曹操。
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着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着前,中江89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90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这时东南风起,越起越大,黄盖把十艘蒙冲战舰排在最前面,船到江心,举起帆来,其余的船只依次一同进发。曹营里的官兵,都站在营外观看,指点着说是黄盖来投降了。到了距离北军二里多地的时候,黄盖的各个战舰,同时点着了火,火烈风猛,船行得像箭一般快,这一下,不但烧光了北船,并且连岸上的营幕也起了火。没有多大功夫,烟焰冲天,人马烧死的和溺毙的都不计其数。周瑜这边,也渡过江去,率领着轻便的精锐部队,接着在后面追击,把战鼓擂得震天价响,直杀得北军大败而逃。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襄阳,引军北还。操引军从华容道91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92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93,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94,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95、横野将军徐晃96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97襄阳,引军北还。
曹操和他的残余从华容道步行退却,道路泥泞不通,又赶上大风,驱使所有疲惫的病兵,背着青草来填路,骑兵方能渡过。可怜那些伤病兵有很多就被人马践踏,陷在泥车里死去。刘备和周瑜水陆并进,直压迫得曹操退到南郡。这时曹军因饥饿和染病,已经有了过半数的死亡,曹操不得已,遂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驻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驻守襄阳;自己逃回北方。

导赏

本篇共分八段:(一)叙刘表之死,引起鲁肃请命到荆州探听军情一段话。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当时荆州局势的变化,是可以直接影响孙权的安危的。(二)叙曹操攻荆州,荆州投降,这突然的事变,催助着鲁肃到当阳长坂和刘备、诸葛亮见面。鲁肃在外交方面的联络,可谓初步成功。刘备就听从了鲁肃的话,不去投奔吴巨,而进驻樊口。(三)叙曹操军队顺江东下,诸葛亮请命求救孙权的情形。他以「激将法」说服了孙权允予考虑联合破曹的意见。(四)叙孙权接到曹操的恐吓信,召开会议讨论大局,终于主战派得到胜利。(五)叙周瑜对孙权阐明和战的利害,促孙权作最后决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孙权心中是怎样地狐疑不决,设若周瑜不追得紧,孙权是可能有反复的。这是赤壁之战爆发的决定因素,所以作加意铺陈。(六)叙周瑜出发前的情形。(七)叙刘备慰劳周瑜的情形。(八)叙战争开始,黄盖诈降,火攻曹操,及曹操败退的情形。
本篇以叙赤壁之战的始末为主,大部份写战前的酝酿;真正写战争经过的,仅为最后一段。从赤壁之战的事前酝酿来看,本文显明了最重要的一点,即:天下事的成功与失败,全在有无远大的眼光、缜密的计划,和主动的努力以为断。这一些都有的话,劣势便可以转成优势,因而也就挽救了危亡;这一些都无的话,优势也可以转成劣势,反而走上失败的程途。在战前、战时和战后,曹军和孙刘联军双方,无一处地方不是尖锐的对比。倘若刘备和孙权不能及早联合,必为曹操各个击破;倘若孙权采纳了那些不抵抗主义者的意见,东吴也早已灭亡。但倘若曹操不犯兵法上的大忌,不骄傲自满,在刘琮投降以后,能略为休息,不急急于想一举吞灭刘备和攻取孙权,也不致于招致失败。历史是一面镜子,此篇就是用镜子来指示给后人成败存亡的关键所在。
史书都是记叙体裁,记载人物的言行,和叙述事态的经过,应当尽量详尽和真实。但却不能因为求其详尽,便事事不遗地全写上去。全写上去就容易发生芜叙的毛病,反把主要的事混淆得模糊了。因此就必得在选取材料时,加以审慎的剪裁;不关重要的、琐碎的、不用说读者也可以明白的……都得割爱,然后纔能使重要的部分突出显明,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例如本篇记述孙权部下讨论和战大计的时候,只写出张昭的「投降论」来,已足代表一切,不消把那一些人各个的言论再发表了。不过,有重要关键作用的事实,却得加意铺陈,不惜一说再说;虽然也不能写得雷同,要避免重复。例如孙权之所以不采纳「投降论」者的意见,而改用「主战论」者的主张,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乎诸葛亮、鲁肃、周瑜三人的进言。三人说的虽是一个意思,可是言辞、语调和立场各有不同。诸葛亮是客人,鲁周两人是孙权的部属;而鲁肃是文官,周瑜是武将,身份既然两样,发言亦自有深浅轻重的区别。
至于求其真实,便不能添枝添叶,多所渲染和描写。《资治通鉴》是一种编年体的史书,尤其要按照时间的先后,作一直线的叙述。它不同于小说,也不同于传记,而是一种编年史中的记述体裁。因此,这种体裁,不能用倒叙法,也不能用穿插法,而就在简单地平铺直叙中,见出它的写作技巧,使读者丝毫感不到呆板沉滞,纔是上乘的文章。这篇《赤壁之战》,写得有声有色,为千古羡称的名作,可以说是这类体裁里的模范。

查阅次数:32886
資料來源:
朗读:钱景亮(粤)、程广宽(普)
|
注释:《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
译文:《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
导赏:《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文)、甘玉贞(粤)、程广宽(普)

作者/出处

司马光

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一〇一九──一〇八六)。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 幼聪颖,七岁已爱读《左传》。 宋仁宗宝元二年(一〇三九)进士,初任奉礼郎、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历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神宗即位,任知永兴军、西京留守御史台。 任御史中丞时,倡导仁政,反对王安石变法。 哲宗即位,任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为相八个月,卒于任上。 追赠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史学家与政治家。 所编撰的《资治通鉴》290卷,上起周烈王二十三年,下讫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四〇三──九五九),记事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此书得神宗赐名,并亲作序文,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全书按年月排列,参考渊博,鉴别精确,文字明畅,是中国编年史的巨著。 另着有《司马文正集》八十卷,《梦想水纪闻》十六卷。

查阅次数:2217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卷六十五《漢獻帝紀》,題目為編者所加,版本據中華書局排印本。

赤壁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〇八)。是年七月,曹操襲取了荊州,劉備退守樊口,向孫權求援。孫權遂聯合劉備,以數萬軍隊對抗曹軍。十月,曹操和孫權會師於長江邊的赤壁(今湖北嘉魚東北)。本文記述了這場中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此戰的結果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