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答谢中书书(节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青林翠竹,四时3俱备。晓雾将4,猿鸟乱鸣;夕日欲5沉鳞6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7。自康乐8以来,未复有能9其奇者。

导赏

这节文字写山水景物,虽然只有六十八个字,但画意无穷。
山川的秀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的话题。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清澈的溪流,一望见底。两岸石壁色彩斑驳,交相辉映;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层林翠竹。清晨迷雾渐散,山林中传来猿鸣鸟啼的喧闹之声;傍晚夕阳西下,水面上时时闪现鱼儿跃出水面的点点鳞光。这种种的美景实在堪称人间仙境。可惜的是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谁能真正领略山水的妙处了。
作者下笔,处处体现出精心的安排。首句点出「山川之美」这一主题,统领全篇。接着具体写景,分别从山、水、石壁、林竹等着笔,勾勒出一幅山石峥嵘,林木森郁的画面。接下来,又分别描写山林清晨的喧闹和江湖黄昏的沉静,传达出江南山水特有的韵致。最后,以人间天堂来赞美自然景色,抒发奇景难得,知音更难求的感慨,与首句「古来共谈」相呼应。
最后一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用一个「与」字,可谓千锤百炼,到此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这虽是信的一部分,却并不只是针对谢征个人而发,文中美景的铺述,实际含有与人共赏的期待。
全文以四字句为主,并杂以五、七言句式,有散句也有骈句。散句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等,整齐中不乏变化灵动之美,韵致天然。骈句则对仗工整,或上下相对,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或隔句相对,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篇文章基本是六朝流行的骈文形式。一般的骈文作品,易有雕章琢句的毛病,但这篇短文,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述了江南山水的清新秀美,别有一番情韵。

查阅次数:952
資料來源:
朗读:《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粤、普)
|
注释:《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
|
译文:
|
导赏:《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文)、龚广培(粤)、白雪莲(普)

作者/出处

陶弘景

陶弘景(公元四五六——五三六),字通明,丹阳秣陵(在今江苏省江宁县东南)人。 他学识渊博,在南齐时曾做官,后去官隐居于句容句曲山(今茅山),自号华阳隐居。 梁武帝即位,屡加礼聘,固辞不就,但遇有朝廷大事往往向他咨询,故当时被称为「山中宰相」。

查阅次数:584
資料來源:
《積累與感興——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香港教育局

创作背景

本文是陶弘景給謝徵(一作謝微)原信的一部分。謝徵好學,善屬文,曾任中書舍人,故以官職稱其名。信的內容主要描述山水景色。據《南史》本傳所說,陶弘景「性愛山水,每經澗谷,必坐臥其間,吟詠盤桓,不能自已。」在這篇短小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對自然的鍾情和體悟。

資料來源:
《积累与感兴——小学古诗文诵读材料选编》,香港教育局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