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燕地1寒,花朝节2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3。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北京天气冷,在花朝节以后,冷得还很厉害,寒风常常刮,一刮就尘沙乱飞,石块也给吹动。局促在屋子里面,想出来都没有办法;有时冒着风硬出来跑,跑不上一百步就得回去。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4。至满井,高柳夹5,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6。于时冰皮始解7,波色乍明,鳞浪8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廿二日这一天稍微和暖一点,才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达满井,河堤两旁尽是高大的柳树,膏腴的土地上也有点滑润,骤然一看天空地阔,真像飞出了牢笼的天鹅。这时河面的冰刚刚溶解,波光骤然显得明净,水面上一层层鱼鳞似的水纹,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河底,它是那样光明,就像才打开镜匣时忽然照射出来的镜光一样。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9,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10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11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12罍而歌者13红装而蹇者14,亦时时有。
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涤了,像揩拭过似的那么好看,又鲜艳、又美丽,如同漂亮的少女洗罢了脸才梳上髻鬟一般。柳树的枝条正在向外伸展,可是还没有完全伸出来,娇嫩的枝梢随风摇摆,田野里的麦苗才只有一寸来高。这时游人虽然不多,可是在泉水旁边饮茶的,喝着酒唱着歌的,艳装女子骑驴的,也常常看得到。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15背。凡曝沙之鸟16呷浪之鳞17,悠然自得,毛、羽、鳞,鬣18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风虽然还挺猛,可是走起路来,仍然出一身大汗。那些在沙滩晒太阳的鸟,在河里吸水波的鱼,都自由自在地很快乐,无论有毛的、有翅膀的、有鳞的,或是麦苗,在它们中间,都有一种喜乐的气象。这时才明白,在郊外不是没有春天,不过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夫能不以游堕事19,而潇然20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21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22之二月也。
要说可以不因为游乐影响到工作,能无拘无束地在山、石、草、木中间逍遥自在,只有我现在这个职务最合适。并且这地方正好离我不远,我的游乐就要打这里起头,哪能不写篇文章记下来?这是己亥年二月的事。

导赏

中国经历过元代的动荡,到了明代,政权复归汉人手中。虽然明代的政治十分黑暗,但相较元代,社会民生仍比较稳定,代表精神文明的文学也开始恢复过来。文人经过百年的重创,需要一段休养生息的时期,但明初的政治斗争激烈,又有不少文字狱,文人仍过着惶恐生活,作品乏善足陈。到明代中期,文人才开始真正把精神投放到文学创作上。当时主张复古,把持文坛的「前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这种主张变成固步自封,毫无创意可言,甚至是摹拟剽窃。
到晚明时期有一些文人对这种作风表示不满,认为文学贵乎独创,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又重视民间文学,对一向为文人看不起的民歌、小说、戏曲加以推崇。这一派以袁氏三兄弟为代表,所写作品比较清新,被称为「晚明小品」。因他们是荆州公安县人,因此被称为「公安派」。公安派中最有名的是排行第二的袁宏道,他较广为人知的作品是清新可喜的游记。
我们看看其中一篇《满井游记》。这篇文章很短,记一次在满井的郊游。全文只有约三百字,内容可分三段。第一段写出游前的境况。文章首先交代地点和天气。「燕地」本指河北、辽宁一带,这里指北京。北京是明代首都,古时称「燕京」,当时袁宏道在北京为官。当时天气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民间以旧历二月初二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节」。旧历二月初是仲春时节,北方天气仍然十分寒冷,更会翻起冻风,甚至「飞沙走砾」。在这种天气下,人都避免外出,如果冒风前行,走不到百步也要折返。这里的描写似乎与「郊游」有矛盾,实际上是以下写郊游的一层铺垫。
第二段写郊外春游的情况,是文章的主体。开头几句写到了二月廿二日,天气稍为暖和,袁宏道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一处叫「满井」的地方郊游。在满井所见,河堤两岸长有高大的柳树,土地有些微湿润,看去天地一片空阔,使人像逃出樊笼的天鹅。有了第一段写二月的寒冷天气状况,人们局促室内的无奈,才更令人感受到这次出游使人「若脱笼之鹄」的喜悦。
以下接着写在郊外所见景色。作者先写水。北地冬天水面一定会结冰,这里写「冰皮始解」,开始看到波光鳞浪,春天明显已经到临。作者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波色乍明」,说就像新打开的镜匣,一道冷光从匣中射出,晶然光亮。文章接着写山,冬天时山景常显得灰暗,而此时山峦就像被雪洗涤过和揩拭过,鲜明好看。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来容山景,说是像美丽少女刚洗过面,挽起髻鬟般好看。下面再写植物的情况。柳树的新叶在将舒未舒之间,麦田刚长出短短的麦苗,细致地写出植物在春天复苏的景象。然后有游人活动的描写。此时出游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常看到以泉水烹茶的人,边喝酒边唱歌的人,还有骑驴的艳装女子。虽然风力仍然强劲,但人走起路来会汗流浃背,显示天气已开始暖和。沙滩上的鸟儿、水中的游鱼,也显得生气勃勃,悠然自得。作者眼中的各种生物,不论植物和动物,都显示生机,充满了喜气。作者最后写出感想,说这时才明白在郊外不是没有春天,不过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文章最后一段纪游,说自己这份官职较清闲,才有时间在山石草木之间畅游。自己的游览活动由此开始,所以要作记录。
袁宏道的小品游记以写景见长,不是要说甚么大道理,而多是抒发自己的生活感受。像《满井游记》就文笔细腻,描写生动。文中写郊外之景,最初没有提及「春」字,而所写无一不是春景,表现了季节的特色,又以生动的比喻令人很易想象到景色的美丽,值得学习。

查阅次数:4738
資料來源:
朗读:甘玉贞(粤)、白雪莲(普)
|
注释:甘玉贞
|
译文:《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
导赏:甘玉贞(文)、甘玉贞(粤)、白雪莲(普)

作者/出处

袁宏道

袁宏道(公元一五七八──一六一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 年十六做学生的时候,就在城南组织了一个社团,自己做首领。 常写作诗歌古文,在本地有了一点声名。 他和他的哥哥宗道(伯修),弟弟中道(小修),被当时人称为「三袁」。 万暦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二)举进士,选为吴县知县。 他做官清廉,遇事处理得快捷,因此政务清闲,天天和士大夫们谈诗说文。 以后做到吏部考功员外郎,拟订「岁终考察群吏法」,成为明末的定制。 后来因病辞职,在湖北的沙市修建了一座「砚北楼」,他住在里面专门著述,但不久就死了。 他们兄弟三人,对于当时的复古文学,都极力反对,主张诗文以清新轻俊,出自性灵为主。 一时学者都乐于从其风格,称他们所写的诗文为「公安体」。 着有《敝箧集》、《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等。

查阅次数:1417
資料來源:
《友联活叶文选》,友联出版社

创作背景

袁宏道在本文最後記載,此文作於「己亥之二月」,即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袁宏道本在吳縣任知縣,在任兩年後辭去官職,在蘇杭一帶遊玩。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他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後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他在進京後第二年的早春二月,遊覽當時著名景點滿井(今北京東直門外),並寫成此文。

資料來源:
甘玉贞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