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故垒2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3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浩大的长江滚滚向东流去,滔滔波浪冲洗尽了千古以来的英雄人物。在旧营垒的西面,人们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作战的赤壁。那里杂乱的石山高耸插入天空,骇人的浪涛不断拍击江岸,卷起了千堆雪白的浪花。美好的江山就像图画一般,这里曾经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遥想公瑾当年,小乔4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5,谈笑间、樯橹6灰飞烟灭。故国神游7,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9
遥想周瑜在赤壁战役的时候,刚刚娶了美丽的小乔,特别显得英姿焕发。他手上轻摇着羽扇,头上戴着丝质儒巾,在闲谈笑语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了。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太多怀古柔情了,才会这么早就生出满头白发。人活在世上就像一场梦,不如洒一杯酒,祭奠这历尽千古的江水和明月。

导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属怀古之作。上片即地写景,引入怀古内容;下片缅怀周瑜,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此词开首,从赤壁下的长江写起,以「大江向东」起兴,滚滚东流的江水,是眼前的景色,也暗喻时光的流逝,昔日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安在?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似乎都经不起考验,被滔滔的巨浪淘尽。苏轼藉此表达了个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思与怀念。接着「故垒」两句,道出此地乃传说中的古代战场。关于赤壁之战的具体地点,据考证,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位于长江南岸;而苏轼所游之赤壁,却在今湖北黄冈城西赤鼻矶,作者以「人道是」,含蓄地点明了此赤壁并非彼赤壁,他只不过是借古以抒怀,带出了「赤壁」的「周郎」,为下片追忆公瑾铺垫。
接着下来的三句,作者笔锋一转,从不同角度,具体描写赤壁的景物。先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空,然后转回脚下,用「穿」、「拍」、「卷」三个动词,将雄奇壮阔的画面生动地描画出来。千尺高崖巨石嶙峋,如插云霄,江上汹涌骇浪,直拍江岸,卷起千堆团团如雪的白浪,写来气势极大,笔力非凡。末二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对景抒情,承上启下,「江山」概括风景;「豪杰」引出周瑜。上片于此作出有力的收束,带起下片。
下片主要写人,以「遥想」领起,集中描写周瑜的形象。「遥想」有怀想、追念之意。作者想象当年的周瑜——这位年青有为的主帅,风神俊朗、才智出众,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据历史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与他齐攻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当时是二十四、五岁,而赤壁之战却在建安十三年,周瑜已三十四岁,此处把相距十年的事连系到一起,忽然插入「小乔初嫁了」,看似闲笔,其实不闲,目的是以美人烘托英雄,具体呈现了周瑜年少得意,风流倜傥,雄姿英发的形象。
「羽扇纶巾」,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作者从外貌着墨,描写周瑜风流儒雅,临战潇洒从容,指挥若定,谈笑之间,轻易击败了强敌。「樯橹」,指的是曹操的战船,战船被焚,化为灰烬。词中用「灰飞烟灭」四字,将曹军的惨败的情景形容殆尽,亦突显了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功绩。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词,可有两种理解。此处主语究竟是谁?一般注本,多指苏轼,他神游故国,多情怀古,头发都为之花白了。另可指周瑜,瑜虽早逝,但心系故国,神游当年战地,一定会笑我事业未成,华发早生。苏轼这年已四十七岁,却一事无成,且贬谪黄州,与年少有成的周瑜相比,自感愧对古人。
结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从历史回到现实,流露出人生短促,世事无常的感慨,所谓是非成败,转头已空,与其执着于个人的得失荣辱,不如放眼大江,藉浊酒一杯,洒祭江上的明月,既可表哀悼古人之思,复可一醉消愁。
苏轼词风豪迈奔放,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黄苏《蓼园词选》曰:「题是怀古,意是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全词借古抒怀,写壮阔的景物、超卓的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亦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之曰:「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作者/出处

苏轼

苏轼,生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仁宗嘉佑二年(一〇五七)进士。 初任福昌主簿,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涉作诗讽刺朝政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北宋哲宗元佑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礼部尚书,其后屡遭贬谪,终任朝奉官。 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有治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丰富,散文、诗、词、书画皆有卓越成就。 其文纵横挥洒,其诗奔放豪迈,清新畅达,富于理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突破了唐五代词绮艳柔靡的传统,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吴兴茅维刊本《东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丛刊》据南宋刊本影《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传世。

查阅次数:9410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發生了「烏臺詩案」,蘇軾被彈劾以詩文諷喻朝政,結果被捕入獄,翌年被貶黃州。來到黃州後,蘇軾四處遊山玩水,「深自閉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間,與漁樵雜處」,就在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他遊黃州赤壁(鼻)磯,寫下《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賦一詞,俱是名作。

資料來源:
张磊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