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精选
项目介绍
Apps
作者/出处
显示全部...
隐藏...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缺月挂疏桐,漏断1人初静。谁见幽人2独往来,缥缈3孤鸿影。
弯弯的月亮挂在疏落的梧桐树梢,漏壶滴尽,夜深人静。有谁看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隐约间像那缥渺的孤雁身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5
忽然惊起回头一看,心里的怨恨无人能了解。选遍了凋零凄冷的树木,却不愿随便停歇在上面,宁可栖息在寂寞冷清的沙洲上。

导赏

东坡初到黄州,心情极为沉郁悲痛。士大夫淑世济民的理想落空,面对从未有过的贬谪生活,身心煎熬,是十分严厉的考验。此时,家人尚未团聚,只有长子迈陪侍在侧,暂时借住僧舍,心里充满着惶惶不安的情绪。东坡诗说:「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他想随遇而安,但家人到来后更窘迫的物质生活,东坡其实何尝不担忧;而因诗案牵连众多亲友,让他们受累,东坡也始终耿耿于怀。他在书信中不断说「多难畏人」,是极沉痛的心声。虽意识到诗案已结束,可是心中余悸犹存。
《卜算子》一词所写的就是这挫折后的惊悸、忧愤与强烈无悔的情绪。这阕词的题目交代了写作的地点,作品本身则运用象喻的手法,抒发此时的心境。首二句写眼前景:一弯残缺的月亮挂在叶子稀疏的梧桐树上,夜已深,人语渐歇,四周一片寂静。「缺月」、「疏桐」、「漏断」,这些词汇强烈呈现了残败凄清的景象,在东坡词中是很少见的,这正是他初贬黄州时心境的投影。「谁见幽人独往来」?犹疑彷佛之间,好像有人在晃动,但仔细一看,啊,原来是远处孤鸿掠过的身影。所谓「幽人」,何尝不是东坡的自称,强调自己离群索居的幽独?而所谓「谁见」,则表达了无人知晓的寂寞。「缥渺孤鸿影」,是眼前所见的景象还是借孤鸿以喻独往来的幽人那清高又失意的感受?似虚亦实,似有意若无意,让读者有自由联想的空间。
此词上片写幽人,下片则直接就孤鸿发挥,不像一般词采统一的叙述观点,章法奇特,别是一格。黄苏《寥园词选》曰:「此词乃东坡自写在黄州之寂寞耳。初从人说起,言如孤鸿之冷落。第二阕专就鸿说,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孤鸿受到惊扰而飞起,不时回头探看,心中似有许多憾恨,却无人能明白理解。这流露出牠失却伴侣后,对网罟的忧惧,和失群的哀伤。牠最后拣尽寒枝,不肯栖居其上,宁愿停息在一片清冷的沙洲上──用语相当决绝,而东坡的自信和不易被摧折的傲骨,却也表露无遗。东坡此时仍是待罪之身,初到黄州,寓居僧舍,生活很不稳定,心中犹有余悸,不正是那含恨惊飞、寒枝不栖的孤鸿的心境与处境?此词以孤鸿自喻,既表现出孤高自赏的态度,忧愤深广的情绪,同时也呈现了不愿与世俗同流的情操。
东坡此篇不似婉转有情的歌词,而像借物述怀的诗篇。作品运用了传统诗歌的比兴手法,因此作意在似有还无间,黄庭坚评为「语音心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其意境之高远处正在于此。

查阅次数:14732
資料來源:
朗读:黄雅然(粤)、张雅茜(普)
|
注释:刘少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麦田出版
|
译文:甘玉贞
|
导赏:刘少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麦田出版(文)、黄雅然(粤)丶白雪莲(普)

作者/出处

苏轼

苏轼,生于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〇三六──一一〇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仁宗嘉佑二年(一〇五七)进士。 初任福昌主簿,历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涉作诗讽刺朝政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北宋哲宗元佑七年(一〇九二),官至礼部尚书,其后屡遭贬谪,终任朝奉官。 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任地方官时,关心百姓疾苦,有治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著述丰富,散文、诗、词、书画皆有卓越成就。 其文纵横挥洒,其诗奔放豪迈,清新畅达,富于理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突破了唐五代词绮艳柔靡的传统,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有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吴兴茅维刊本《东坡全集》七十五卷和《四部丛刊》据南宋刊本影《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传世。

查阅次数:9405
資料來源:
《中国文学古典精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创作背景

東坡於元豐三年(一〇八〇)二月一日至黃州貶所,初寓居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黃州城東南清淮門外);五月遷臨皋亭(在黃州城南長江邊)。此詞的詞題說是「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則當作於本年初到黃州時,二月至五月間。

東坡初到黃州,心情極為沉鬱悲痛。士大夫淑世濟民的理想落空,面對從未有過的貶謫生活,身心煎熬,是十分嚴厲的考驗。此時,家人尚未團聚,只有長子邁陪侍在側,暫時借住僧舍,心裏充滿着惶惶不安的情緒。

資料來源:
刘少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经典・东坡・词》,麦田出版

免费下载 中国古诗文精读 流动应用程式
app1 app1app3
支援Android 6丶IOS 10 或以後的版本
© 2024 国粹文化有限公司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本网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最佳用户体验. 同 意